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政策组合拳有“力度”也要有“准度”
作者:张鹏


    ■张鹏
  “到2015年,全市计划推广应用各类新能源汽车1万辆”“加速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小区具备安装充电桩条件的停车位要占到小区停车位总量的18%以上”“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用于非营运的将免费发放专用牌照”……
  一段时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新能源汽车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开始愈发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说它“熟悉”,是因为从近两年各地纷纷出台补贴政策,到年初特斯拉的高调入华,新能源汽车似乎一直都在我们身边。而说它“陌生”,则是源于不少人仍旧对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充电桩等概念知之甚少,更不用说在亲自选购时将其视为“主攻”目标了。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要政策有政策,要补贴有补贴,按说早已应该撑起了自己的一片天。但现实情况却是,消费者对其各种优惠补贴并不 “领情”,购车时依然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而SUV、MPV细分市场的火热,则恰恰映衬出新能源汽车的尴尬窘境。不少消费者直言不讳地表示,A0级的车卖着C级的价,怎能指望热销?有网友更是吐槽,新能源汽车从购买、驾乘,到充电、保养,没有一个环节是没有问题的,“真不是不买,是真不好用”!
  以给车辆充电为例,目前新能源车包括3种充电方式,即民用电、充电桩、快速充,但无论从可行性还是便捷性的角度来看,似乎根本满足不了用车者的需要。而少则几小时、多则十几小时的充电时间,让无数人望而却步。
  从5月推出的这套新能源汽车政策“组合拳”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诸多政策的首要着力点就是解决 “充电难”问题。而新近传出的“工信部拟叫停新能源汽车地方保护,取消新能源汽车地方目录”的消息,如若真的付诸实施,无疑将更有助于这股“快打旋风”掀起新的波澜。
  实际上,随着如今消费者环保意识的逐渐提升,以及人们对现实环境更切身的体会,新能源汽车推广所需的舆论环境早已具备。再加上各车企的逐渐发力、各地补贴政策的及时跟进,技术支撑下的政策环境也能够得以保障。但光有力度不行,助推新能源汽车真正走进家庭的消费环境这一“准度”的缺失,会从心理上影响人们接受新能源,让这股“东风”似乎总也吹不到新能源车想要吹到的地方。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往年新能源车政策推广更多发声的是“北上广”,而在新一轮的政策“角力”中,已经开始出现西安、苏州、武汉、合肥、长沙等二线城市的身影。“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势必会走近越来越多消费者,提高他们对新能源车的了解和认知。而这也让人开始期待,随着未来更多的三线甚至四线城市加入到新能源车的推广过程中来,长久以来力度足够、准度缺失的新能源汽车,或许真的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消费狂欢”。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汽车·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政策组合拳有“力度”也要有“准度”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