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罗原丽 记者张恒)汽车“三包”新规自去年10月1日实施以来,已过去7个多月了。近日,记者从大连市工商、质监等部门了解到,目前适用汽车“三包”新规调解的问题还较少,“仅仅开始有所露头,反映出来仍需一段时间”。
以大连市汽车4S店最为集中的甘井子区为例,该区消协今年一季度共受理汽车投诉58件,占投诉总量的18.53%,同比上升49%。争议问题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合同纠纷投诉14件,如经营者不按照承诺延误交车;提车时经营者单方面加价,设置各种加价提车门槛,要求消费者支付“装潢费”“检测费”“提车费”等费用;购车时约定订车款可以退,退车时销售者拒绝返还订金。质量问题投诉涉及车辆发动机异响、烧机油、方向盘颤抖、刹车片裂纹、转向无法自动归位等。售后服务问题集中在维修技术人员缺乏专业水准,多次维修无法找出故障原因;零配件供应不足,维修周期长等。
数据显示,投诉呈现上升趋势,但适用汽车“三包”新规调解的案例并不多,比较典型的案例是消费者徐先生的投诉。今年初徐先生花12万元在某4S店购买了一辆汽车,驾驶几天后发现该车油箱内的油每次使用到1/4左右时,车就会发出异响。他找到4S店要求检修,但4S店检查后表示需要交钱才能维修。徐先生认为4S店的行为不合理。
消协受理投诉后认为,徐先生的汽车目前还在质保期内,4S店应依据“在家用汽车产品包修期内,家用汽车产品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消费者凭三包凭证由修理者免费修理(包括工时费和材料费)”的新规,履行质保义务,为消费者免费检修。经调解,4S店同意为徐先生免费更换油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