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频曝质量问题多处楼盘被投诉
披露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
在楼市进入阶段性下行通道、利益博弈日趋激烈的当下,以产品品质著称的万科,如今正遭遇着空前的信任危机。除了广州万科欧泊楼盘因学位房涉嫌虚假宣传之外,万科在全国的多处楼盘正频遭业主维权。
5月底,21世纪网《消费者报告》接到浙江省嘉兴市的万科业主爆料称,“嘉兴金色梦想虚假宣传恐吓业主”。一位李姓业主称,当初业主在购买房子时销售人员一直宣传的是精装修,但现在万科将“精”字去掉了,变成了含装修。
此前,新华网陆续推出《昆明万科白沙润园渗漏水严重质量问题不断遭业主投诉》报道之后,有业主再次爆料,反映昆明万科·白沙润园马桶不节水、太阳能设备不符合要求等问题,并质疑白沙润园“绿色三星”是否达到了节能环保要求。自2012年春节以来,万科不断被曝出质量问题,从“地板门”“纸板门”“设计门”以及各地持续发生的业主维权事件,千亿房企万科正陷入了疾进的烦恼中。
儿童银饰品铅超标严重长期接触可致贫血
披露媒体:健康网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从市场上采集50批次儿童银饰品,对铅含量以及铅、镉、铬、钡、硒、汞、砷、锑8种有害元素的溶出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有14批次儿童银饰品的铅含量过高,长期接触可能进入儿童体内,导致贫血,引发多动、听觉障碍、智力低下。
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皮肤接触、舔食、啃咬,这些重金属进入体内不断蓄积,具有一定毒性,对儿童危害更大。建议家长们最好不要给孩子长期佩戴饰品,一旦发现儿童与饰品的接触部位发生过敏、炎症,应停止佩戴,及时就医。
银行收费被指越减越多应尽责任却让消费者买单
披露媒体:人民日报
北京市丰台区丰益桥居民张大妈最近去建设银行开通了一张银行卡,并存入了300元。结果因为活期存款不足500元,被扣掉了3元的小额账户管理费。“虽然只是3元钱,可办卡的时候没告诉我有这笔费用,银行随便扣费不说,还不通知我,一到关键时候就耽误事。”张大妈抱怨道。
记者调查发现,一张银行卡收费超30项,本该是银行应尽的责任却让消费者买单。不仅如此,很多原本免费的银行服务,也变成了收费项目。比如,很多银行已经不再办理活期存折,而是换成了银行卡。随之而来的,是账户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短信通知费、跨行查询费等多项费用。
记者调查还发现,银行卡上绑定的收费项目越来越多。以交通银行为例,一张借记卡在使用过程中,涉及的收费项目就有20项之多,包括常见的年费、卡片挂失费、跨行取款手续费等;如果是具备透支功能的信用卡,收费项目则有23项。如果再加上一些银行提供的短信通知费、理财咨询费等增值服务收费,一张银行卡附载的收费项目高达30多项。
尽管近年来监管部门多次发文要求银行减少和规范收费,但不少客户感慨,现在银行收费给人的感觉是越减越多,免费的项目越来越少了。
天气导致延误食宿费自理民航新规征求意见引吐槽
披露媒体:新华网
近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公布了将于10月30日起实行的《航班正常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对航空公司、机场、空管及其他相关机构保障航班秩序提出具体要求和执行标准。草案刚刚出台,就遭到网友吐槽,其中最受关注的条款是“包括因天气、突发事件、空中交通管制等非航空公司因素延误,航空公司应协助旅客安排食宿,费用由旅客自理”。
网友“蘇珣”说:“作为信息极其不对称的乘客一方,航空公司怎么去证明天气、突发事件、空中交通管制、安检及旅客等非航空公司原因,仅仅凭航空公司地面服务人员的一句通知?”网友“失之何伤”说,每次延误航空公司都可以说是天气原因,就都不需要负责了。延误原因由谁说了算,谁来监督?网友“与你到老-晓”说:“协助旅客安排酒店?费用旅客自理可能吗?希望能提一些保护我们一线员工的意见,怎样能让那些行为过激的旅客付出代价,用法律来保护我们。”
一位民航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草案的确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什么是航班延误,文件没有定义。老百姓认为航空公司没有按照计划时间点起飞就叫延误。同时,延误原因有哪些也没有梳理和界定,这样不清不楚的规定只会让航空公司、机场、乘客之间互不相信。”此外,草案提出对乘客的经济补偿,将补偿标准交给航空公司自行制定,没有具体规定航空公司很难操作执行,只能依旧延续赔偿数额不明确的情况,陷入“大闹大赔,小闹小赔”的恶性循环。
多数家长对“有毒玩具”不知玩具网店“三无”产品多
披露媒体:中国广播网
记者调查发现,多数家长对儿童玩具禁用材料很茫然,玩具网店中“三无”产品居多,大型商场中的玩具销售人员对玩具安全知识也并不具备。
就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批准发布了4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新《玩具安全》系列国家标准以安全为核心目标,扩大了标准适用范围,新标准也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等6种增塑剂列为限用物质,限量要求跟欧盟相同。但在现实当中,还存在玩具网店中“三无”产品居多、大型商场中玩具销售人员对玩具安全知识也并不具备等情况,现实距离法律所要求的标准还相当遥远。
新车一年维修14次“三包”期内退车难
披露媒体:青年时报
浙江省杭州市的程先生2013年5月7日在杭州东盛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买了一辆东风凯普特,一周后发现变速箱有异响,且很难挂挡,跟经销商反映后陆陆续续已经维修8次,其中新车买来不到一个月就更换了变速箱,接着陆续又更换上盖。厂家技师也对故障进行了检测,但还是没有把故障排除。这之后又更换了4台变速箱。如果你以为这只是变速箱的问题,那可就看走眼了。除了变速箱,程先生的爱车还有着其他大大小小的问题,比如天窗漏水、后轮半轴漏油和差速器漏油等,这些问题至今也已经维修了14次。
今年6月16日,程先生应经销商邀约第五次去4S店更换厂家送来的一台最新的变速箱,但更换后发现变速箱仍然是坏的。面对这一年来几乎每个月都去经销商处报到的经历,程先生觉得这已经不是单一的更换维修问题了,而是对其质量感到担忧,要求退车。
2013年10月1日实施的汽车“三包”规定要求,包修期限不低于3年或行驶里程6万公里,“三包”有效期限不低于2年或行驶里程5万公里。包修期内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可以免费修理;在“三包”有效期内,如果符合规定的退货条件、换货条件,消费者可以凭“三包”凭证、购车发票等办理退货或换货手续。根据这一规定,程先生的车在“三包”期内,因汽车主要零部件变速箱故障已连续更换了4次,构成退换车条件。但厂家和经销商始终没有端正态度去解决问题,而是一味地维修、更换、上报领导等等,难道走个流程就这么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