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走进那片热土
一个记者的“三同”日记
作者:吕勇 启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1:与基层工商人员座谈。
图2:在超市陪同工商人员进行市场巡查。
图3:协助调解消费者投诉。

■本报记者 吕勇/文 启明/摄

  天津,一片涌动改革激情的热土。
  火红的7月,火热的津沽大地。这里,正在进行着一次深化改革的实践,一场凝聚共识乘势而上的总动员。
  作为国家工商总局第52期党校班的成员,记者所在第三小组共有4位学员,分别是国家工商总局人事司潘爱辉、中国工商报社李志红、商标局驻中关村办事处张永胜以及记者本人,我们被安排到天津市工商局河西分局大营门工商所开展为期10天的“三同”(与基层工商干部同工作、同学习、同生活)实践活动,在这10天的行程中,记者真切地体会到了基层工商工作、生活的苦与乐,喜与忧,真实地感受到天津工商锐意改革,蓬勃发展的风貌。
  今天,记者撷取其中的几个记忆片断,让我们一同感受基层工商工作的艰辛与荣耀,感受沧桑巨变中的天津与转型中的工商的风采。

6月29日 星期日 晴
见证历史

  从北京南站出发,乘坐高铁,只需半个小时就来到了天津。
  从踏进天津的那一刻起,就感受到天津工商人的热情。列车刚一进站,天津市工商局的同志们便热情地迎上前来,有的嘘寒问暖,有的帮忙提行李,一直将我们送到前来接站的汽车上。
  天津市工商局距火车站很近,位于意大利风情街,主楼是一座气势宏伟、装饰别致的意大利风格建筑,为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吴毓麟于1922年所建。在天津市工商局接待室里,王海福局长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房屋的历史、天津的兴衰,让人几多感叹,几多唏嘘。
  午饭安排在机关食堂,就餐前,王海福向我们介绍了近年来天津工商发展情况,而天津的机构改革——组建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无疑是最重要的话题。“我是始作俑者之一。”王海福笑着说,“天津市酝酿的这项改革始于去年,当时,我想如果单独在基层组建食药机构,要拿出大量编制,对地方来说困难不少,此外,在市场监管方面,工商部门和其他部门仍存在职能交叉,仅食品安全监管至少涉及12个部门。”“由于部门职能交叉,造成前后审批,交叉监管,多头执法,错位使用,部门分散,行政成本高。”王海福痛说弊端:“有头无脚,看见没法管;有脚无头,想管不便管,不如推进机构改革,一个部门管市场。”
  这一改革方案经过反复论证,现已通过,7月初将成立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天津市工商局、质监局、食药监局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而我们也将有幸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到来。
  7月4日,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宣告成立。(编辑注)

6月30日 星期一 晴
一起“扫楼”

  早上8点刚过,我们一行4人就赶到了大营门工商所,开始了“三同”第一天的上班。
  大营门工商所坐落在天津市小白楼金融、商贸商务中心内,是一个典型的城区工商所。所长付军是个老工商,他见到我们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欢迎你们,我是所长。”
  8点30分,17名工作人员和我们4位学员在大厅内整齐列队集合点名,点名也就是召开岗前会,由所长布置一天的工作任务。点名之后,付所长带领我们参观了综合服务大厅、12315申投诉调解室、食品速检室、监管组及执法组等各部门办公室。在3楼,付所长还特意介绍了我们4人的办公室,显然,我已正式被列为大营门工商所的一员了。
  付所长性格沉稳,但谈起工商业务很有一套,他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所里的基本情况。
  在与付所长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大营门工商所辖区内有商务楼宇29座,内有企业1476户,工商所以楼宇经济为重点,加强对楼宇市场主体的监管与服务,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下午,按照工作安排,记者要随同副所长申丽娟一起去“扫楼”。所谓“扫楼”就是调查了解楼宇内市场主体进驻、流转的最新信息,掌握经营动态与经营状况,以便能快速发现楼宇市场主体发展中的普遍性问题,及时、有效地开展行政指导。
  14点,“扫楼”开始,申丽娟带领我们来到创展大厦,创展大厦是天津市中心国际商务区 (CBD)内重点高档智能化大厦,里面分布着众多的企业客户。申丽娟显然对该楼物业服务人员很熟悉了,很自然地递给他们一份《楼宇情况登记表》,嘱咐他们认真填写。“扫楼”从第30层楼开始,一层一层往下走,我们敲开每一家企业的房门,认真询问,仔细填写每一项信息。近3个小时下来,才扫完3层楼。申丽娟说,今天算是顺利的,企业都比较配合,要是遇到几家不配合甚至故意刁难的,那就麻烦得多。
  回到所里已是汗流浃背,口渴难忍,而申丽娟还要继续加班,把下午“扫楼”的数据一一录入电脑中,基层工商所同志的辛劳可见一斑。

7月2日 星期三 晴
市场巡查

  “昨天接到市局通知有一款紫薯薯片甜蜜素超标,今天要进行市场巡查,请你们随同排查。”刚到所里,付所长就向我们安排了当天的工作任务。
  市场巡查对记者来说,即熟悉又陌生,巡查员怎么巡查,巡查什么,这自然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
  带领我们巡查的是网格员朱起和刘腾飞,朱起是一位老工商,性格乐观开朗,谈起话来滔滔不绝。“巡查员是一个辛苦活儿,要管好一个辖区,首先要清楚这个辖区的情况,有多少条街道、多少个业户、多少食品档、重点企业有哪些、特色工作是什么、监管难点在哪里等。要达到理想的监管服务效果,靠的就是一家一家地巡,一户一户地查,一步一步地走。”
  不巡查不知道工作的艰辛,不到实地干不了解巡查员的不易。我们走进一家家超市,一个个店铺,查看有无超标食品、过期食品、临期食品,询问配货、进货等情况。在好利来永安道店,店长在得知我来自中国消费者报后,激动地说:“工商干部真的很辛苦,很认真,你们要多多宣传他们!”

7月4日 星期五 阴
调解投诉

  基层工商最难处理的工作是什么?付所长一语中的:调解投诉。
  在会议室内,付所长准备了厚厚几叠12315消费投诉处理单,我们一边翻阅,一边交谈。“去年,我们共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案件200余件,投诉解决率99.9%,几乎每一件投诉解决起来都有困难,有时候是消费者特较真儿,有很多情况下是经营者不配合。”付所长说:“不管怎样,我们要把心放正,不能让邪压了正!”
  下午,我们负责调解一起市局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中心转来的投诉。投诉的老人来时很激动,要录音录像,要媒体曝光,在工商调解员的安抚下,才逐渐恢复了平静。原来老人在一年前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结果女儿骑的时候,车座断了,到卖家去修理,卖家竟要了38元修理费,老人气不过,投诉到12315。经过工商调解员的耐心劝说、认真解释,最终顺利地调解好了这起纠纷,消费者和被投诉者均很满意地离开了工商所。

7月7日 星期一 晴
探访超市

  把好食品安全“入口关”毫无疑问是大营门工商所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下午,申丽娟副所长特意安排我们到辖区内的乐购超市,了解食品安全监管情况。
  申丽娟介绍说,监管的重点是过期食品、临期食品以及散装食品安全隐患。记者在乐购超市看到,超市专门设有临期食品专区,并在醒目位置悬挂了临期食品标牌。在水产品临期专区,记者看到每件食品包装上都有两个标签,白色标签上印有正常的价格、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黄色标签上印有临期的清仓价格和清仓时间。
  在散装食品区,申丽娟特意嘱咐超市管理人员要真实标注标签,必须标明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者、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食用方法等。在巡查中,申丽娟发现一熟食加工柜台挡板较短,立即指示要加长挡板,保证食品安全,超市负责人表示将尽快解决。

7月9日 星期三 晴
直面改革

  今天,我们特意起了个早,专程参观考察了天津市工商局河西分局梅江工商所、东海工商所、友谊路工商所和天津陈塘科技商务区服务中心,并与工商干部进行了座谈,大家既谈了成绩与经验,也反映了困难和问题。
  在梅江工商所,我们了解了该所在展会监管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与经验;在东海工商所,我们感受到了该所蓬勃向上的工商文化氛围;在友谊路工商所我们体验了该所公共服务标准规范化的全面与精细;在陈塘科技商务区服务中心,我们切身体会到天津市积极推进企业登记制度改革,市场主体巨大的活力和潜力正在释放的显著效果。
  在天津,在这片改革的热土上,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工商人的责任与使命,奋进与担当。
  天津市工商局河西分局局长李国君在与我们座谈时,深有感触地说:“部门调整落实后,食药和质监并过来的工作人员较少,充实到基层一线的更少,基层的力量不会有实质性的增加,还是要靠原有的干部完成更多的工作,承担的责任、业务量也将随之增加,如何进一步深化和创新市场监管模式,对我们来说是个挑战。”
  在职能转换、机构改革、部门调整、队伍整合的背景下,基层工商干部没有抱怨,没有浮躁,没有消极等待,各项工作依然有序推进,这说明,基层干部有着较高的思想境界——在改革的特殊时期,他们能够心系百姓,不失职、不缺位、敢担当、有作为,这种精神令我欣慰。
  天津,已经掀开了新的一页;天津,正在讲述着新的故事,这故事将历久弥新,不能忘怀!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要闻·综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走进那片热土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