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冰涛
尽管上半年P2P行业出现了倒闭潮、跑路潮,但依然难阻PE、VC、产业资本、银行等抢滩。近日,背靠民生银行的民生电商P2P平台“民生易贷”正式上线。“民生易贷”7月15日正式对外运营,继首日上线一款票据理财后,又一口气推出四款“如意”产品。这几款P2P项目期限均为119天,预期年化收益在5.7%至6.0%。
事实上,银行试水网贷并非首例。去年9月招行率先推出首款P2P后,平安银行通过集团旗下陆金所旋即推出预期年化收益8.4%的P2P产品。在平安之后,国家开发银行的全资子公司国开金融和江苏金农公司联手打造了南京开鑫贷,P2P网贷行业又添“国家队”成员。此后,农行、浦发银行等多家银行开始杀入P2P行业,布局互联网金融。6月份,包商银行旗下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小马Bank”上线,主打产品之一即债权投资产品。
笔者梳理发现,现有的银行系P2P平台分为三种模式:一是银行自建P2P平台,如招行“小企业E家”、包商银行的“小马Bank”;二是由子公司投资入股新建独立的P2P公司,如国开金融设立的开鑫贷;三是银行所在集团设立的独立P2P公司,如陆金所和尚在筹备之中的中腾信。但比较一致的是,银行系P2P普通不提供担保。
相比众多民间P2P逾10%的年化收益率,银行版P2P收益率并不算高。例如,民生“易贷平台”已发布五款项目预期年化收益在 5.7%至6.0%;招行“小企业E家”上的P2P项目收益率普遍在6%以下,尚不及一些中小银行的同期限理财产品收益;包商银行“小马Bank”的项目相对较高,但其预期年化收益率也不过为7.5%。
尽管如此,银行推出的P2P产品几乎一出场就脱销。民生“易贷平台”推出的如意3号1000万元项目额度4分钟售罄。率先推出P2P产品的招行,5000万元投资额度的产品也是当天就被“抢购”光了。“小马Bank”首批大部分项目也被投资者“秒杀”。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相比多数草根网贷平台,银行最大的优势无疑是其风险控制。现在跑路风波不断,银行的信用比一般的公司担保更有保障。投资者显然是看中了银行系P2P“银行风控,不跑路”的招牌。
专家指出,传统银行通过P2P介入互联网金融,既填补了自身业务的空白,又加速了P2P行业洗牌及利率市场化,也会规范P2P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