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下暑热正酣,各类暑期旅游产品非常活跃,草原游、海滨游、主题公园游等等,都成为各大旅行社和旅游电商网站热推的线路,其形式与内容也渐趋多样。从本期开始,本刊将推出“暑期游看过来”系列报道,对暑期游的热点旅游形式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报道。
■本报记者 孟刚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自古至今,这一诗句引发了多少人对大草原的无限向往之情。的确,蓝天白云、弯弯河水、茵茵绿草、群群牛羊、点点毡房,草原是世界少有的绿色净土和生灵的乐园。每年七八月份的大草原,茫茫的天然牧场清新宁静,舒适凉爽,草原旅游正渐入佳境。
草原游是暑期游热点
记者发现,各大旅行社目前均已推出大批“草原游”产品,线路囊括国内各大草原,包括苏泊罕大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希拉穆仁大草原、葛根塔拉草原、那拉提草原、若尔盖草原、红原大草原等等,涵盖内蒙古、新疆、四川多个省区,行程在5-15天之间,价格从3099元-5699元不等。以“内蒙古葛根塔拉草原,响沙湾双飞5天”产品为例,线路畅游全国首家草原4A级景区——葛根塔拉草原,感受无尽黄沙——库布其沙漠银肯响沙湾,游览五当召、大昭寺、昭君墓等经典景点,参观鄂尔多斯新城区,特别安排入住豪华蒙古战车包,品尝蒙古火锅、传统手扒羊肉,感受独特的草原民族风情。该线路在暑期高峰期间售价在五六千元。“每年的6月到9月,是暑期出游最好的季节,旅行社会专门针对这个季节推出旅游线路。”中国国旅工作人员说,“像内蒙古草原、宁夏银川、青海西宁、甘肃等这些旅游目的地都属于季节性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记者从同程网度假预订中心了解到,7月下旬后预订8月份赴内蒙古、新疆、宁夏等地旅游线路的人数迅速上升,目前相关线路已基本预订完毕,旅游主题以草原游为主。同程网的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每年7月份草原游开始走热,因为此时北方的气温正高,牧草的生长也正旺盛,很多南方游客会选择在此时前往欣赏塞外美景。与往年不同,由于价格战日趋激烈,今年通过旅游网站预订七八月份草原游相关产品的游客,将平均比往年节省30%左右的出游成本。
美誉度受考验
尽管草原游已进入旺季,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旺季的到来并不能掩盖草原旅游的短板,产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季节因素。
以最具代表性的内蒙古大草原为例,依据内蒙古的气候特点,草原返青基本在5月底,甚至到6月初,而草原枯黄时节基本在9月底,这使得草原旅游业很难利用五一和十一黄金周揽客造势。
中国旅游研究院的专家告诉记者,内蒙古草原旅游淡旺季泾渭分明,“每年6月至10月客流特别旺盛。但是其他时间,许多景点可能就关门大吉了。”
在旺季,一些景区往往追求游客的数量,而忽略了服务质量。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梁先生2013年前往内蒙古西部草原旅游时就曾遭遇过这样的问题:当时到达景点后导游说每位游客将享受到草原人的最高礼遇——敬酒、献哈达。“当身着蒙古袍的姑娘捧着哈达向每一位客人敬酒时,很多外地游人感受到的却是敷衍了事。敬酒的姑娘手捧哈达,没有唱歌,眼睛还东张西望的。来草原之前,我就学习了一些蒙古族礼仪,接酒后要以右手无名指沾酒,敬天、敬地、敬祖宗,可我还没来得及表现呢,姑娘竟说不用做这些,说着就把哈达放在我脖子上,匆匆给下一位客人敬酒去了,这让人很不舒服。”梁先生这样告诉记者。
即便在草原游旺季,旅游感受受气候的影响也很大,遭遇干旱或高温就可能导致绿意盎然的草原完全变了模样。此外,旺季客流过于集中以及对草原的过度开发,都会大大破坏草原生态。望着脚下稀疏低矮、未能没过鞋子的草丛,不少去过草原的游客表示他们见到的草原和想象中的简直是天壤之别,这也大大影响了草原游的美誉度。
莫让草原文化缺失
“让游客领略草原文化之美,不是骑骑马、在蒙古包内用用餐、听几首蒙古族民歌那么简单。”业内人士指出。对此,一位北京游客的感慨颇令人回味:“一直喜欢游牧民族的豪放和草原的宽广,今年终于有时间带家人去草原玩,但回来后记忆中就是吃了几顿羊肉,骑了一回马而已。”
这位游客的感受颇具代表性。据记者了解,很多游客对草原旅游的描述几乎雷同,大家戏称草原游就是“一片草原,一个包;一条哈达,一碗酒;一首民歌,一块肉;一座敖包,一匹马。”
草原为什么不如游人想象中的有魅力?记者认为,归根结底是游客们在草原旅游中没有真正体验到游牧民族的传统生活与风俗文化。
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郝晓岚教授认为:“草原文化”应该是草原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内蒙古草原上的其他自然景观,以及辽文化、蒙元文化等人文景观,都在国内占有一席之地。在对外宣传上,应当进一步拓展多元化的宣传内容和方式,让国内外更加清楚全面地认识草原文化。还是以内蒙古大草原为例,内蒙古从东到西的跨度极大,西南部的鄂尔多斯,萨拉乌苏文化、青铜文化源远流长,“鄂尔多斯婚礼”和“成吉思汗祭祀”项目已载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的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拥有“三少”(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是全国3个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民族文化和鲜卑文化;位于内蒙古东部的科尔沁,较完整地保留了蒙古族文化。
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乌恩教授认为,除了带游客看草原、蒙古包之外,草原文化还有很多精彩的内容,体现在民歌、服饰、餐饮等细节当中。当地旅游部门和企业一定要在挖掘文化内涵的深度上下功夫,让游客细细“咀嚼”草原风情和民族文化精华。
●相关链接
草原游衣食住行小贴士
去草原度假是人们都非常向往的,可是你真的准备好了么?山东嘉华文化国际旅行社的工作人员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介绍了去草原旅行需要注意的事项。
衣
草原气候多变,昼夜温差较大,在夏季虽然白天能达30摄氏度左右,可是晚上却往往只有十几度,所以要备好保暖的衣服以及雨伞或雨衣。此外,草原地区日照非常充足且蚊虫较多,所以尽量不要穿着较短的衣裤,以免被晒伤或者被咬伤,同时要准备一些防晒及防蚊防虫用品或药品。
食
热情好客的牧民都会在迎接客人的时候献上下马酒,这是他们待客的传统方式。通常主人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推让让,拉拉扯扯,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不尊敬主人,不愿以诚相待。宾客应随即接住酒,然后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各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会喝酒也不要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
住
来到大草原,住在当地牧民的蒙古包中是最精彩的体验,不过蒙古包毕竟不是酒店,设施不可能非常齐备,所以游客出行时应该准备好必备的洗漱用品。
行
草原上随处可见成群的牛羊。如在草原遇见畜群,汽车与行人要绕道走,不要从畜群中穿过,否则会被认为是对畜主的不尊重。
很多人来到草原都会体验一把策马奔腾的感觉,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骑马时要注意不要携带贵重物品,以免摔坏。另外,草原的夜晚一片漆黑,如果需要出行,一定要记得准备好手电筒和指南针,以免迷失方向。 (尚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