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在线教育投资热潮汹涌(下)
作者:胡军
图片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胡军

  当下,在资本投资者的眼里,在线教育俨然一个待掘的金矿。好像只要有大量的资本投入,结合有效的运营和赢利模式,就可以产生难以限量的效益。
  在今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明确表示,未来中国教育要面临的主要挑战就包括:如何加快教育信息化硬件、软件建设,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如何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如何持续提高“学有所教”水平,为所有学习者提供多次、多样、多层的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发展需求。教育部的年度工作重点也提出,要“加强继续教育学习资源、平台以及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化制度建设”。
  那么,在线教育真的有那么好的赢利空间,其发展模式以及对传统教育的冲击到底如何呢?

平台为王理念未必适合教育

  近期,腾讯公司上线了腾讯课堂,在此平台上同时实验两个教育产品:一个以 QQ群为网络课堂做直播教育,另一个以精品课为资源平台做录播教育。“平台为王,中国不缺少师资和生源,缺少的是能够将两者有效整合的平台。”对于在线教育的发展前景,国内某知名投行分析师王先生的说法在业内极具代表性:“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资本的逐利本性决定了其眼光是最毒的,哪里能产生利润,怎么产生利润是再清楚不过的了。”
  从发展历程来看,在线教育经历了传统教育机构开设的网络学校、培训机构转战线上、互联网公司涉足在线教育等三个阶段。不过,在资本真正关注之前,绝大多数在线教育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以好未来为例,2013财年该公司在线业务亏损650万美元,在线课程营收仅占总营收的3%。传统教育培训机构的龙头企业新东方,其线上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也不超过5%;其他介入在线教育业务的IT公司,其公开课等业务,则仍处于教育用户的阶段。“严格来说,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成功的在线教育,企业都处于前期探索阶段,资本也是试探性地投资。”对在线教育仍抱观望态度的北京某知名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刘先生谨慎地表示,“虽然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说,在线为教育培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但是平台化未必真的适合教育行业。”
  从技术角度来看,在线教育产业可分为内容提供商、平台提供商和技术提供商三类。内容提供商主要提供教学资料和辅助教学工具类产品;技术提供商则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规模为企业设计整套解决方案;平台提供商旨在为内容提供商和终端用户之间提供中介平台,并以线上机构为主。目前,在线平台主要分为B2C和C2C两类,B2C模式指教育机构直接向用户提供有偿服务,C2C模式指个人为用户提供教育服务。不过,根据盈利模式,C2C还可细分为电商和社区两种形式。
  今年2月底,原本以游戏和音乐为主营业务的欢聚时代公司(俗称YY),突然在北京宣布进军在线教育,并迅速推出独立教育品牌“100教育”,宣称提供永远免费的托福、雅思教育,此举在教育行业引起很大震动。“资本炒作的成分大。YY说要砸10亿元做教育,说完到现在也没什么太大的实际动作;所谓永远免费的托福、雅思强化班,甚至有点让人看不懂。”说起今年以来的在线教育投资热,从事教育近30年的北京某知名中学陈老师认为有点太过:“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和资本来关注教育、投入教育,是件好事。但如果把教育作为炒作的概念,或者把教育看做一台赢利机器,只能说是不懂教育的人想挣教育的钱,结果只能是个悲剧。对教育也好,对资本也好,结果都一样。”

调整师生关系或成突破口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线教育之所以对投资资本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其主要原因是资本持有者多数对传统教育方式存有异议,都存在着以下类似的观念:现在的教育就是应试教育。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师与生是互动的,师应因材施教,生亦可择师而学。而在应试教育中,这种互动被彻底地固化,具有极强的强制性。一方面老师作为事业单位编制人员,需要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失去流动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被安排的老师,而不能自主选择老师。优秀的师资被垄断在名校之内,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老师的教学主动性完全被考试大纲所扼杀。“事实上确实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应试教育确实偏离了正确的教育理念。”对于投资人普遍存在的教育见解,从教20多年的辽宁某中学副校长杜先生表示理解。他说:“但是,用技术进步来取代体制更新,用在线教育来纠正应试教育,我总觉得有点矫枉过正,或者说是用一种偏见来取代另一种偏见,用另一种错误来纠正目前的错误。”
  教育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学校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输,更是师生、学生的交往,根本目标是育人,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教育常识。而在线教育,从知识传授的角度来说,或者可能比传统方式更为便捷;但是面对面的交往,老师的解惑功能并不止于知识方面的解惑,更大的作用是解决学生的人生之惑。因此,在线教育应该说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补充,其方式和内容都有很大的尝试和创新空间;在线教育可以拓宽学生的求学渠道,使他们能更便捷地获取学习资源。但目前来看,还不太可能全面替代面授以及人和人之间在现实中的交往。
  推崇在线教育者则认为,在线教育刚好可以解决师择生和生择师的问题,能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更好地解决师生矛盾,避免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师生矛盾。
  对于在线教育的尝试,从事民办教育10余年的北京某民办教育机构负责人陈先生认为,师生关系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算是尝试吧,到底是名校名师在线直播效果好,还是录像教学的模式好,需要学生来体会自己选择老师的教育效果。至于以后的双向互动,从技术角度来看并不困难,关键是用户的实际体验。”

挑战应试教育或为画饼充饥

  在这一轮的投资热潮中,许多人冲动地认为,资本扶持下的在线教育可以对现有的教育格局造成毁灭性的冲击,甚至改写未来的的教育格局。“我个人认为在线教育的未来,离不开国家的宏观政策。否则,一切都将成为空谈。”对于在线教育业目前经常提及的挑战应试教育的目标,河北某知名民办高校负责人王先生认为为时过早,“毕竟,教育是国之根本,公益性是其最最基本的属性。别说资本驱动的在线教育,就连搞了20多年的民办教育,都没有与应试教育叫板的能力。”
  调查发现,与王先生持同样观念的大有人在。教育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教育具有强烈的公益属性,而资本是纯商业的,二者相容度较低。另外,从事在线教育的企业大多对教育缺乏充分的了解,教育可以创新,但不可违背教育规律。目前教育问题的症结并不是因为传统教育办学者不懂教育,而是教育遭遇行政化、功利化冲击,偏离了教育规律。任何办教育者,都必须懂教育,才能实现对传统教育的超越。“资本在教育行业玩的游戏多了,炒作得也挺热闹。最早炒作民办教育,后来又炒作教育连锁培训机构。有的动不动就在全国建几百几千个门店,把办学当成了办商店、办工厂,结果怎么样呢?对整个教育结构产生多大的影响了吗?没有!”对于眼下的在线教育投资热,从教10多年的北京某高校刘副教授并不看好,“资本炒作教育题材,根本原因就是把教育、培训看作是暴利行业了,这个观念是不正常的。个人看来,取代传统教育就是句胡话,说好听点叫乐观,不客气地说就叫狂妄和无知。用在线教育来缩小地区间教育差异,增进和推动教育公平,确实是不错的选择。但是,任何教育机构要想真正获得成功,就必须摆脱急功近利的意识。否则,就只能算是投机,结果只能是失败。”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网络·服务】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在线教育投资热潮汹涌(下)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