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鹏/文
郝军/摄
上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全国汽车销量为161.81万辆,虽然同比增长6.71%,但环比却继续下降。在所有汽车品牌中,刚走出低谷的日系车再显低迷之相,日产、本田、丰田三巨头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本田更以22.7%的同比暴跌领降。
经历过阵痛的日系车,本已现上扬之势,此番销量再受打击,不禁让人疑惑,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究竟该怎么“活”?
400万销量目标难成
根据本田(中国)最新发布的数据,7月本田在华共实现销量39543辆,较去年同期下降有两成之多。这其中,广汽本田下降15%,东风本田降幅更是超过三成。而日产在此前出现月销同比“五连增”的情况下,7月却不增反降,国内销量从去年同期的90859辆一下跌至89500辆,降幅达到两位数(12.3%)。相比之下,丰田虽然7月较同期仅微跌1.1%,但在连涨三季度后,六七两月连续下滑,也让人为之捏了把汗。
事实上,自开年以来日系整体的表现并不差,之前失去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收回。此次日系车销量的集体滑落,总让人感到有些突然。
“日产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东风日产的国产车部分正在调整库存,为8月开始的销售推广做准备。”日产专营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销售负责人告诉记者。而广汽本田相关负责人则认为,其近期出现的销量下滑,主要是由于新车投放过于密集所致,像歌诗图、飞度和奥德赛等多个车型,都处在新旧款更新的转折期,生产跟不上,销售又在清库,整体出现下滑在所难免。
今年,丰田、本田、日产、铃木、马自达和三菱等6家在华车企制定的销售预期合计为400万辆。“要实现接近17%的平均增长,就意味6家企业中最强的要实现百分之二十几。但据目前情况看,要想顺利完成开年制定的销量目标有一定难度。”汽车业资深分析人士张志勇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
推新促销太扎堆儿
在销售再次受挫的当下,如何止跌才是当务之急。
从去年以来,日系车企为了摆脱此前连年低迷的市场状态,纷纷借新车促销来吸引客户、招揽生意,实际效果也非常不错。上述6家在华车企,去年总共完成销量高达342.5万辆,这也让其在制定今年销售预期目标时,达到了创纪录的400万辆。
于是,今年像日产新世代奇骏、启辰R30,丰田新卡罗拉、雷凌等新车,以及不少改款车,都先后加入到市场争夺中。不断扩大的产品阵营和不断提升的品牌竞争力,让不少日系车企将“推新促销”视为抢占市场的不二法宝。
不过,如果推新促销的时机掌握不好,有时还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比如丰田对于六七月份的销量下滑就承认,一汽丰田新卡罗拉在6月19日正式更新换代,新车发力尚不充分,是造成当月旧款车型销量滑坡的原因。而7月份的下挫,则是由于旗下皇冠和汉兰达两款车型将要更新。“总体而言,新车效应在中国市场还是很有成效的,一两年内可带动销量的增长。但日系车的推新频率有些过快,这不免会减弱对人们的刺激力度。”张志勇认为,中国消费者喜欢“尝鲜”,这也在客观上“诱导”了车企采用较盲目的推新和提速手段。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多款车型更新换代出现扎堆儿,这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短时的销售真空。
仅靠降价不好使
降价是汽车市场促销惯用的手段。然而一项调查显示,售价大多在10万元左右的日系车,对于人均GDP仅为3万元上下的城市来说,消费者购买起来仍显吃力。日系车较之奇瑞、比亚迪、长安等售价仅为5万、甚至4万元的品牌来说,在价格上显然缺乏竞争力。再加上如今欧美汽车厂商也不断放低身价,以雪佛兰新赛欧为首的不少车型,甚至已将起步价降至5万元,并且把试水低价车市场视为培养高价车潜在客户的长期战略。
因此,如果仅靠降价抢占市场,不仅不会让整体收益率扭转颓势,严重的话还可能波及整个日系品牌的形象。而且,国内消费者一向对日系车的安全性缺少正确了解,价格下降有可能徒增消费者对车辆品质乃至安全性的误解。
整体布局存漏洞
一直以来,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均显得保守,不管是此前的丰田还是本田和日产,这三大车企最初在车型引进方面并未对中国市场投入全部力量。崔东树认为,与欧美车企不断引进新车型和生产线相比,日系车在竞争力上与人家产生差距。
除了受制于欧美品牌,韩系车近两年对日系车的冲击也是有目共睹。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韩系车份额已经从初登中国时的7.2%迅速上涨到了去年的10.2%。
技术配置上不给力,车型布局也有失衡的危机。以7月销量下滑近30%的本田第九代雅阁,受到的最多质疑就是2.0版本,没有低配置的入门级车型,而高配2.4与3.0车型之间还存在着4万元的差价,这也就导致不少消费者在24万至27万元这一价格空间内面临无车可选的尴尬。
虽然对此次日系车集体下跌,不少厂商给出的理由是新旧车更迭所致。但值得注意的是,像马自达的阿特兹和昂科赛拉,在欧洲和北美的更新时间都长年领先国内。
众所周知,日系车能在世界范围内取得骄人的成绩,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明确的目标驱动模式,如CITY针对泰国,ACCORD针对美国市场等。但对于中国市场,这种针对性措施并不明显。
如今窘迫的局面也让日系车企再次重新审视其在华的整体布局。要知道,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中国市场,如果不能从整体上对市场作出考虑和布局,市场销量的不断反复过一段时间或许还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