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K4来了,名图轩逸你们怎么看?
作者:伊吾
图片


  8月9日,东风悦达起亚K4以试驾形式亮相。对于这款车而言,车展之后、上市之前,与消费者再来一次全方位接触,目的当然是更清晰地展现这款车的特性。而对于市场而言,K4的到来,让已经拥有名图轩逸的这一车型区间,竞争态势会更显激烈——

图说:彼得·希瑞尔的设计是K4的一个卖点

■伊吾 文/摄

  K4为谁而来?
  按照东风悦达起亚的说法,K4在其定位上锁定“实用主义城市精英”,目标人群主要集中于35岁左右的中层人群,更多的是瞄准商务群体35岁左右的精英而来。
  “K4并不简单是介于K3、K5的一款车型。”东风悦达起亚销售本部副本部长蒋玉滨向记者介绍,“它是专门为我们的目标人群打造的产品”。
  这个说法,和记者与一位资深媒体人沟通之后得出的结论差不多。从东风悦达起亚目前产品线分析,K3更适合于年轻人的需求,虽然时尚,但科技配置产品品质相对来说难言突出,当然价格也较低端。对于在经济上已经小有所成人群而言,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而K5或许有些过于沉稳。
  基于以上原因,如果有一款比较时尚,又具有一定科技配置,产品品质又有一定体现的车型,当然会吸引这一类人群。按照东风悦达起亚的说法,“可以满足他们追求价值均衡和理性的消费需求”。而它,就是K4。
  K4凭借什么,去满足这类人群的消费需求?
  东风悦达起亚再次强调了K4设计上的出身。东风悦达起亚销售本部副本部长王敦明介绍,与东风悦达起亚很多车型一样,K4仍然源于彼得·希瑞尔的设计。
  对于设计,东风悦达起亚给出了一番比较有说道的文字,归纳起来就是以下要素:
  突破简约直线美学设计,融合直线曲线,减少过度的稳重感,增加现代感,从而为那些重视时尚重视品位、喜好新技术和高科技的人群,带来最强的“新经典”中高级轿车。
  大师的设计,决定了车长得到底好不好看,是不是足够打眼。但再打眼也仅仅是重点之一,一辆车好不好,材质的选择也是重点,同样对产品档次形成了重要影响,此番K4做到了软硬兼施。
  软的方面,座椅、门护板、中控台等多处大幅采用真皮包裹设计,触感柔软、细腻;桃木材质装饰显示出了对于品位的追求。
  软的好,硬的也拿得出手。为了达到超C-NCAP五星标准,K4车身运用了50%以上的超高张力钢板;并在此基础上,针对车辆侧身、顶部等易受碰撞的区域,进行了再强化。
  外形、材料之外,对于更多的消费者而言,选车的关键是大小。K4在尺寸上有突破,K4的车身尺寸分别为4720mm×1815mm×1465mm,轴距长达2770mm;在同级别中,空间尺寸可以说是处于领先地位了。
  考量一辆车,重点中的重点还是动力总成。此次,K4配备1.8L和2.0L两套动力总成,采用起亚先进的Nu发动机,兼具轻量化、高性能、低油耗和静音优势。其中,2.0L发动机最大功率155马力,最大扭矩达到了192牛·米。
  而被誉为“黄金动力”的1.8L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143马力,最大扭矩176牛·米,动力强劲且燃油经济性突出。分别搭载6速手动或手自一体变速箱,换挡平顺自如。
  据介绍,K4还将在年底推出1.6T涡轮增压发动机车型,最大功率达175马力,最大扭矩达265牛·米,同时配合全新7速双离合自动变速箱。对于追求更高驾驭快感的消费者而言,当然会是不错选择。
  以上,对于新车K4来说,可谓看上去很美,或者叫作足够美。
  但是且慢,与K4品质相当,档次相同的车并非阙如。东风日产的轩逸,同门兄弟北京现代的名图,包括自主品牌上汽荣威550,都可谓这个市场区间的佼佼者。
  面对这些佼佼者,K4何以突围?
  但仅凭所谓产品实力,远不够全面。
  对此,东风悦达起亚总经理苏南永的看法是,要通过持续强化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战略,实现顾客价值、产品价值和品牌价值的全面提升。为此,苏南永介绍,今年东风悦达起亚将继续“顾客感动”战略推进,并将深化实施第二阶段经营方针。
  应该说这一战略已经在获得其外在收益。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今年1-7月,东风悦达企业累计销量近36万辆,同比增长13%;而在J.D.Power亚太公司发布的2014年销售满意度(SSI)和售后满意度(CSI)行业调研中,东风悦达起亚均列第四,经销商满意度指数(DSI)研究中排名第二。
  也就是说,通过软实力的提升,尤其是顾客满意度的提升,可能才会真正让产品力在市场上得以最好体现。
  如果真的可以做到这一点,新生的K4,大体能够跟之前市场上那些已经长成大块头的汽车掰掰手腕了。只是不知名图轩逸以及荣威550们,到底答不答应?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4 版:汽车·风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K4来了,名图轩逸你们怎么看?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