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发现,多家旅行社拒绝残疾人参团,专家呼吁业界各方——
■本报记者 孟刚
对于残疾人来说,出门旅游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方面是很多旅行社不愿意接收残疾人游客;另一方面大部分景区缺乏针对残疾人的服务措施和无障碍设施,这严重影响了残疾人的出游感受。专家表示,开展残疾人旅游既是旅游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也是旅游业各方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现状:
残疾人出游不容易
对于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54岁的残疾人刘珂来说,今年的8月8日令她终生难忘:这一天早上8点,她和社区里的其他4名残疾人一起坐上大巴车,前往北京郊区旅游。原来,这趟看似简单的出游,却让她所在的北京市手帕口社区居委会费尽了周折。出发前,居委会工作人员总共找了10多家旅行社,竟没有一家愿意接待残疾人游客,最终该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只好自己找来社工、志愿者、护理医师,自行租车带领几位残疾人实现了旅游梦。
刘珂告诉记者,自己患有先天性残疾,行动只能靠轮椅,目前她经营着一家小超市。“我每天都待在超市里,没机会出门,所以一直想出去转转。”刘珂说,最近她和社区内的几位残疾人朋友决定出门旅游一次,便把需求告诉了居委会,没想到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联系了10多家旅行社,竟没有一家肯承接下来。“一开始和旅行社谈的时候还好好的,但对方一听说是残疾人游客,便均以安全为由拒绝了,真的没想到,残疾人出门旅游这么难。”刘珂难过地说。“今年年初,我们社区针对残疾人的需求及社区服务如何提升等问题做了一次调查,在回收的20份调查问卷中,有一半残疾人表示想外出旅游。”据该居委会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很多残疾人由于行动不便、长期待在家中,所以非常盼望能出门旅游。
红丹丹文化助盲交流中心的郭家乐表示,残疾人的收入普遍较低,所以外界往往更多地关注残疾人物质方面的需求,而对于像出门旅游这种精神层面的需求则关注较少。
调查:
多家旅行社不接待残疾人
虽然很多残疾人都有出游的愿望,但记者调查发现,旅游市场给予他们的便利却十分有限。
一家旅行社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他们还没有专门针对残障人士推出的旅行团和旅行线路,也不接受残疾人单独参团。“残疾人参团,会面临很多问题。”另一家旅行社的工作人员说,若残疾人参加普通旅游团,导游很难有空余时间去额外照顾他们。此外,残疾人参团还容易导致旅游时间延长、发生意外等问题。“对不起,我们没有针对残疾人推出的旅游团,我们的很多线路需要逛风景名胜,残疾人去了不太方便,除非有家人或亲友陪同。”北京旅游集散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在回答记者的问询时表示,除了没有专门针对残疾人的旅游团外,目前他们也没法接收残疾人单独参团。
康辉旅游的一名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是超过30人的残疾人旅游团,旅行社可以考虑配手语导游,并单独定制适合他们出游的线路。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受安全风险和成本等问题的制约,旅行社较少有专门针对残疾人的旅游产品。这主要是因为残疾人行动不便,容易在旅游过程中发生危险,也会给旅行社及导游的工作增加难度。
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推广部总监葛磊表示,目前中青旅组织的“听城”“听海”“听风”等旅行助盲公益项目都是和专业助盲机构合作的,市场上不但没有专门针对残疾人的旅游服务,连商业化服务也比较少。
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就目前的市场环境而言,对于残疾人来说,参团旅游是件奢侈的事情。
另据记者调查发现,很多景区无障碍旅游设施不完善也是造成旅行社不愿意接收残疾人的原因之一,因为这会给游览带来困难。
声音:
为残疾人提供专属服务
除了市场的近乎空白外,一些残疾人也缺少出门旅游的勇气。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曾就残疾人旅游做过专门调研,他表示,肢体不便或沟通障碍让残疾人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他们往往因担心拖累别人而没有勇气迈出家门去旅游。
刘思敏认为,残疾人更需要社会的关怀,旅行社和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向残疾人宣传旅游目的地无障碍设施情况等手段,激发残疾人的出游欲望,增强其出游信心。与此同时,开展残疾人旅游也是旅游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和旅游业各方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这一方面要求旅行社应依据残疾人的残障原因细分旅游产品,向有不同残疾的人士提供有针对性的旅游线路;另一方面,旅行社在设计产品时也应考虑到残疾人的需求,向有视觉、听觉、语言及肢体障碍的人士提供特殊产品。
针对市场主体对完善无障碍设施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刘思敏呼吁有关部门,可以在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星级评定中,把无障碍环境建设作为重要指标进行考核。此外,还可以考虑给予旅行社一定的政策优惠,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从政策层面降低残疾人旅游产品的价格,旅行社也可从中获得相应的利润,让他们有接待残疾人的积极性,为其圆旅游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