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司如果仅仅靠捐赠来表达善意,就如同无源之水,是没有持续性的。强生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时,一方面要求与所合作的NGO(非政府)组织能把公益活动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则让所有员工都尽可能地参与其中。
强生的公益活动、慈善捐赠项目的涉及面很广,并且项目都有可持续性、影响力很大。
关爱人的健康和生命
据统计,窒息是中国新生儿死亡或伤残的一个重要原因。大约每十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不能自主呼吸,需要医护人员帮助才能开始呼吸。强生企业捐赠部的李春梅说:“这也正是强生把在中国开展的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叫做‘自由呼吸,生命之源’的缘故。从2004年开始,目前这个项目已经覆盖中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培训了将近10万名专业医护人员。在开展的第一个5年里,项目开展地区因新生儿窒息造成的死亡率就下降了53%。参与评估的300多所医疗机构数据显示,有9万多名新生儿免于死亡或致残。”
强生在做每一个项目时,都要考虑项目的长效性,其中很多项目和强生业务并无直接关联,但确实又符合强生的企业文化。上海启智学校的很多孩子患有自闭症,强生会定期组织一些志愿者去跟孩子们做一些互动游戏。“这几年当中,一些孩子从过去一句话都不说,到现在愿意跟你讲话。看到他们的进步,我们特别开心。”参加活动的强生员工吕晶深有感触地说,“而且,我们参加的公益活动、慈善捐赠和商业利益之间没有任何关联,强生绝对不会因为销售原因而发起一个捐赠活动。”
明善道(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企业社会责任(CSR)研究和实践的管理咨询公司之一,执行总裁赵坤宁介绍说:“强生的公益活动、慈善捐赠项目的涉及面太广了,从孕妇学校到婴儿抚触,从聋儿康复到为白血病患者捐献骨髓等等,但是它的主题从来没有跑偏过,就是集中在关爱生命,涵盖提高医护人员能力建设、提高生命和生活的质量、预防疾病和消除歧视三大方面。”
强生不只是简单地把这当作教育家长的一个项目,而是将预防儿童伤害作为长期目标。
给予全球儿童安全组织支持
1987年,由几名美国外科医生发起的“全球儿童安全组织”在华盛顿国立儿童医学中心成立。从创立之初到现在,强生一直给予了他们很大的支持。1999年,全球儿童安全组织开始在中国举办儿童安全知识教育活动。
进入中国10多年来、全球儿童安全组织在23个城市,对累计超过600万的中国儿童和家长、儿童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安全教育,影响覆盖超过1亿人群。这期间,强生一共有2000多名员工志愿参加了这些活动的组织和宣传工作。“在跟强生合作时,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强生不只是简单地把这当作教育家长的一个项目,而是将预防儿童伤害作为长期目标。有些企业在做公益时,往往只是组织一场活动,拍上几张照片就行了;强生不一样,他们认同我们的使命,即消除儿童伤害,从调研基础数据到实施预防策略,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扎实做好每一步,他们是真的在为孩子的安全考虑。”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首席代表崔民彦说。
事前多一分儿童安全教育,事后就少一次儿童事故伤害。不管是预防还是治疗,强生人总会有一种使命感,认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需要切实地帮助消费者解决健康和护理上的问题。
据强生在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2010年至2011年,强生在华企业提供了超过1.23亿元的项目资助。
资助健康教育项目
“健康生活,美好未来”项目是强生和赛扶(中国)自2011年开始合作的健康教育项目,目的在于鼓励和支持大学生为农民工子女提供自我防护、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等知识,从而促使受助对象和大学生自己都能够拥有健康美好的未来。
“因为孩子们的父母是外来务工人员,平时照顾子女的时间较少,所以我们要求每一个参与这个项目的小学生,都需要把他们至少一位家长请来参与听这门课。我们希望除了老师,家长也可以参与到这个项目里来。”赛扶(中国)的总经理任敏说,“而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通过去教别人,使自己也获益良多;因为这个项目培养了他们个人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沟通能力。”
据强生在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在2010年和2011年,强生在华企业提供了超过1.23亿元的项目资助。以关爱健康为中心,围绕着人生命的各个阶段和生存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关爱项目,受益人群覆盖母婴、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残障人士等各类群体,涉及的各类受益人数超过千万。
与中国内敛的传统文化类似,强生长期以来,对所做公益活动和慈善捐赠项目都持低调态度,除非这些报道的出发点不是为了宣传强生,而是客观地告诉公众一个事实,倡导一种理念,从而使更多的人来加入这一行动,让关爱更好地延续下去。(本文摘编自《与信条对话》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