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嘉陵区等地基层工商局重视从消费投诉分析中发现违法案件线索,依靠“诉转案”工作机制,查处了大批案件,提升了消费维权和市场监管效能。
据介绍,顺庆区工商局强化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市场和重点商品的监管执法,依法严厉查处虚假宣传、虚假广告、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利用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等违法行为,仅今年1至5月,从消费者投诉举报共发现违法案件线索15件,罚款5万元。今年,嘉陵区工商局根据消委会转接的消费者投诉,查处了嘉陵某天然气公司涉嫌不正当竞争案。
据了解,“诉转案”维权工作机制的具体做法是:
规范“三个一”建章立制。一是制定一个工作规范。制定了《消费者投诉“诉转案”工作规范》,规定了“诉转案”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处理程序、违法线索移交原则、办理时限和工作责任等内容。二是明确一套处理流程。即消委会工作人员受理投诉时,填写《投诉登记表》,当发现经营者有违法违规的行为时,填写《投诉案违法案件线索移交单》进行移交;工商局行政执法人员接收后,对该线索进行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及时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填写《移交诉转案案件违法线索审查情况反馈单》,将移交资料退回移交人。立案处理结案后,办案机构填写《移交诉转案查处情况反馈单》,连同《处罚决定书》副本移送消委会工作人员存档。三是建立一类案件档案。“诉转案”案件处理结束后,形成独立的“诉转案”案卷档案。
实施“三个强化”保障推进。
在法律法规、操作程序、部门衔接、执法联动等各个工作层面,构建消费者投诉信息转化为行政处罚案源的管理运行机制,推进“诉转案”工作协调有序开展。一是强化协作,明确职责分工。消委会主要负责投诉信息的受理、分流和督办,基层工商所负责一般投诉案件的处理和违法行为的查处,群体性、跨区域的投诉或重大违法案件由消保股和经检大队共同负责处理。二是强化联动,确保顺畅运行。消委会工作人员发现有违法行为线索的,引导和鼓励投诉人向工商部门提供证据,并根据违法行为发生的区域、规模、性质、社会危害性、紧急程度等具体情况进行分流,上下联动,及时处置。三是强化考核,加大推进力度。将“诉转案”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度消保工作目标任务考核,激发办理“诉转案”的工作热情,形成了“在投诉中找案源,在线索中查违法,在查处中维权”的良好局面。
实现“四效提升”彰显效能。
“诉转案”工作机制的成功实践,进一步提升了工商部门的执法权威和维权形象。一是实行流程操作,提高了维权责任意识。“诉转案”工作机制改变了工作人员过去受理投诉的随意性、就事论事的简单性和调处结案的草率性。二是实行条块整合,增强了工作整体合力。“诉转案”机制的实施,改变了条线与监管块区工作分流,科室与基层工作脱节的现象。三是实行诉情梳理,拓展了违法案件案源。牢牢把握住了“主动送上门”的案源信息,营造了工商、社会特别是消费者联合监管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的良好氛围。四是实行督查督办,提升了12315维权效能。
(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