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环境对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严峻挑战,因此绿色发展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共识。绿色发展应贯穿于产业政策、技术研发、产品布局、生产制造、报废回收等各个领域,以实现汽车与能源、环境的和谐发展。如何构建汽车产业绿色未来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2014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节能减排形势、政策导向等方面共同探讨如何构建汽车产业绿色未来这一话题。
裴晓菲:国六排放标准2015年底制定完成(图2)
■吴博峰
“2012年在74个实施新标准的地区,只有海口、拉萨、浙江的舟山这三个城市是达标的。”国家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处长裴晓菲充满遗憾地说道。
2012年国家新发布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这个标准发布之后,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在标准中增加了PM2.5指标。裴晓菲指出,新标准的出台使原本人们不关注的霾变为焦点。2013年全国霾的天数接近36天,包括郑州、成都、南京的天数超过100天,导致百姓意见很大。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机动车是有一定关系的,由于氮氧化物1/3来自机动车的说法,环保部要求各地进行污染物源解析,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已经完成源解析,机动车贡献率在20%-30%左右。“十二五”预计还将新增机动车1.5亿辆,燃油消耗1亿吨以上,这都会对环境造成更大地威胁。
在重点区域“十二五”规划当中,也是明确要求机动车污染控制,包括油品升级日程表以及新车和在用车辆的监管和非道路的监控。
裴晓菲表示,2013年颁布第五阶段标准,总体上跟第四阶段相比氮氧化物加严25%-28%,同时对颗粒物提出更严格的要求。目前正在制定第六阶段的标准,预期是2015年底完成。这个标准制定过程当中,根据当前环境保护的形势要求,会进一步加严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限值,同时考虑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工况,对OBD要求更加明确。
据裴晓菲介绍,除了机动车关注末端排放,还将把乘用车空气质量标准从推荐型的标准变成强制标准,对于生产过程当中喷涂VOC污染控制也在制定当中。这些标准将在一两年内全部到位,从乘用车空气质量标准到末端排放,形成一套全方位的控制体系。
李庆生:税收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图3)
■吴博峰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是当前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2014年9月1日到2017年12月31对于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对象为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符合条件的纯电动以及插电式、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还有燃料电池车这三类。工信部和税务总局发布第一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车型目录,总共有110款车型入选。财政部税政司副处长李庆生在演讲时表示,目录发布后引起了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这是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又一利好政策,能够有效提升市场和消费者信心。一方面免税政策具有明确的政策导向性,体现出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决心,有利于促进汽车企业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投入;另一方面免税政策有较强的市场激励效应,消费者因此享受实惠,降低成本。在发挥新能源汽车补贴和相关政策作用下,新能源车将有效增强市场竞争力。下一步将继续受理国内外新能源车型,择机发布新一轮的目录。
李庆生认为,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既是对环境保护的支持,同时也是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作为普通的消费者,希望新能源车在注重环保的同时对汽车安全性也要给予重视,如何做到“鱼和熊掌兼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吸引消费者,使用时如若考虑更多人性化的设计,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捷舒适的功能,新能源汽车注定会被大众接受。
对于民众关心的何时公布新一轮的新能源汽车目录,李庆生未做出明确答复。
欧阳明高:着力研发高比能量、低成本电池(图4)
■曾昱
目前中国的动力电池材料产业基本趋于成熟,但电池的一致性、可靠性还不太过关。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欧阳明高演讲时指出,国内的动力电池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新能源汽车,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但要提高电池技术水平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在轿车用单体电池发展重点是高比能量、低成本的动力电池。我国到2020年的目标定在轿车用电池每公斤320瓦时,在负极材料方面需要采用钛酸锂电池大功率充放电,可以少装电池,快充,而且使用寿命长。
其次是电池的安全性和系统管理。欧阳明高认为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尤其是高比能量电池安全性问题,是当前发展中要特别注意的。轿车用的只要往高比能量走,价格就会下降,亟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它的安全性。
燃料电池是电动汽车产业化的热点话题。欧阳明高表示,国内外燃料电池汽车的性能还有一定的不足,“除了关键基础器件方面要进行研发,还需要重点攻克燃料电池耐久性技术,同时基础设施和示范还要进一步加强。”
至于混合动力,欧阳明高认为,我们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插电式跟常规混合动力不一样,常规混合动力尤其是功率分流性是很有优势的,但是进入插电式之后,其实对油耗的各种影响并不像常规混合动力那么大。
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发展一直受制于充电设备匮乏这一短板。欧阳明高建议,要在国内建立点线面的充电系统,可以同时满足家用、小型电动车和里程延长式车型的需求。同时,在主干线上增加一些快充站,实现换电功能,这样一个体系比较适合中国国情。
吴志新: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并不落后(图5)
■曾昱
标准是汽车市场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标准先行”才会使市场能够得以稳定发展。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汽车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志新表示,针对新能源汽车,目前工信部已经颁布的全产业链标准有75项。还有多项修订中的标准正在研究之中。
提及制定标准的意义,吴志新表示:“标准化是研发规范市场、引领产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一套基础措施。截至目前,我们正式发布的标准已有75项,基本上已经可以支撑我们现阶段电动汽车的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工作。”
据吴志新介绍,目前已经制定的75项标准涵盖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了通用的基础性标准,整车标准,包括关键零部件、电池、电机、驱动系统、电控等等的标准,也包括了充电站、充电基础设施,包括充电插头插座以及通信协议这样的标准,我们国家都是按照这样的标准在实行的。”
此外,在电动汽车产品准入的管理中,也引用了22项工信部发布的电动汽车标准。很多标准也会作为制定补贴政策、激励政策的依据,例如减税的依据等。
据吴志新介绍,尽管我国的电动汽车标准起步时间和国际上其他国家差不多,但是在几大部委的相关推进下,发展已接近或超越国际水平。“有很多标准我们都走到了国际的前面,这些标准在世界上也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
傅连学:给予消费者持续关注(图6)
■吴博峰
“顾客是上帝、顾客至上”是很多商家赖以生存的座右铭。一个企业能否发展壮大,除了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客户满意度。
在本届论坛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技术情报研究所副所长傅连学表示,为满足客户,使客户满意这样一个宗旨,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是亘古不变的硬道理。但是如何赢得客户的满意,如何使营销变得更有效率和针对性,这就需要改变现有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从而最终赢得市场的认可。
在互联网时代,汽车消费行为模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不同的消费模式,不同的消费行为,整体消费的行为从关注到渴望,从记忆到购买,是一种单向的传播。而现在从购买之后,到后期一些分享和口碑的传播,这更多体现的是一些交互性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这种作用超过了一些媒体的声音。特别是朋友圈形成的口碑很容易就会形成忠于某一个品牌,或者抛弃某一个品牌的特征。所以当我们面临这样一种形态,特别作为整体消费营销发生变革时,我们不能忽视。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近年来针对售后服务满意度进行了相关调查。傅连学谈到,从总体得分上来看,2013年比2012年满意度整体下降,这实际上更多体现出汽车企业营销的变革没有赶上整体消费者进步的步伐。随着消费者进一步地成熟,消费需求会逐渐提高,即使企业的服务水平没有倒退,但还是会因为消费者的不断成长,而出现企业服务水平倒退的现象。
傅连学认为,以客户为中心,可能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但从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整个流程来看,能否体现得淋漓尽致还是值得推敲的。对于现在的国内汽车市场,包括合资企业和自主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对于客户要求的关照与考虑。但从开发和生产等环节来看,不少厂家依然我行我素,更多的营销体现的还是推销。在这样一个老问题的基础上,又随着时代变化衍生出新问题,作为汽车企业需要给予持续地关注。
浅井亨:多方位促进节能汽车发展(图7)
■曾昱
对于汽车业,尤其是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已经成为日本整体经济发展战略之一。日本经济产业省汽车通商政策企画官浅井亨在泰达论坛上详细介绍了日本节能汽车发展战略,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参考。
新能源汽车作为日本节能汽车发展战略的核心,浅井亨提到,在2030年之前,混合动力占下一代汽车新车销售当中的50%-70%。但是目前新能源汽车在汽车市场所占份额极少,想要拓展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旧是有一定难度的。日本又是怎样为达到这一目标努力的呢?
浅井亨介绍了日本三点很值得借鉴的方法:政府给予激励;进行包括电池在内的研究开发;基础设施进一步扩大。
政府的补贴政策让大家对混合动力有了更多的了解,让市场得以扩大普及。而在技术研发方面,浅井亨说,“关于电池开发,应该是普及电动车时不可或缺的”。日本计划到2030年实现和汽油车等同的行驶距离。
谈到基础设施的建设,浅井亨表示,“充电设施的建设要充分保证用户的使用方便”。为了扩大充电设施的建设,日本政府花了50亿美元的预算用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充电设施并且给予多方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建设充电设施国家会给予高达2/3的补贴,而从事停车场业务的小区、公寓等,以及自己建充电装置的企业,政府也会提供资助,包括这些企业获得的土地和充电装置政府都会给予补贴。鼓励企业自建充电设施,这对于客户和企业是一件互利互惠的举措。另外,个人建充电桩政府也会给予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