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中国休闲发展年度报告2013—2014》发布,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健康型休闲活动占主导
作者:伍策 元月


  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了《中国休闲发展年度报告2013—2014》(以下简称《报告》)。其中指出,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重视自己的休闲权利,大部分企业的一般性休闲制度也得到了更好地贯彻与落实。移动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的网络休闲时间大大增加,网络休闲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环节,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休闲体验。
  据《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居民工作日的休闲时间段主要集中于清晨、傍晚和晚间,19点到22点是闲暇活动的“黄金时间”。在节假日休闲方面,随着国家新的休假制度出台,居民的假期呈现更加“碎片化”趋势,因此居民的出游时间更多地集中在国庆节和春节两个黄金周。
  相对于工作日休闲,节假日一天中的休闲时段分布相对均匀,主要集中在每天10点到11点、14点到18点、19点到24点。此外,与工作日相比,节假日上午和下午进行休闲的比例明显上升。在一年当中,居民的休闲时间主要集中在5月、7月、8月、10月以及12月。这主要是因为,这几个月份或者天气较适宜出行,或者法定节假日较为集中。
  根据对浙江杭州居民2013年休闲时间投入意愿的调查结果显示,年龄、性别、职业成为影响居民休闲时间投入意愿的重要因素。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高的居民,对休闲时间的投入意愿就越强烈。其中,男性会更愿意将休闲时间投入到学习、体育锻炼、下棋打牌、参与社会工作或公益活动中;女性则更愿意将休闲时间用于逛街和购物。
  另据《报告》,2013年全国居民的日常休闲和周末休闲地点仍以本地为主,即居民多选择在社区周边以及市区范围内进行休闲,空间距离多集中在10公里以内。一般来说,居民在工作日的休闲活动主要集中在0—3公里空间范围内,节假日休闲半径在3公里—10公里的人数有所增加。总体来看,即使是旅游休闲,居民的出游距离也主要局限在500公里以内。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居民的休闲活动呈现更加多样化和动态化趋势,但仍以文化娱乐类休闲活动为主。以往,人们倾向于将闲暇时间消磨在家中,休闲活动主要是看电视、听音乐、读书报、品茶聊天等,以相对静态的活动为主,尽管也会在周末外出游玩,但频率并不高。工作日的晚上,足不出户的人则占据绝大多数。然而近几年,家庭作为主要休闲场所的地位已经开始弱化,逐渐让位给图书馆、酒吧、茶室、练歌房、健身房、公园、近郊景点等场所,有越来越多的休闲时间用以进行各种动态活动。根据《小康》杂志2013年对中国休闲小康指数的调查研究显示,国人最常采用的休闲方式是上网(53.8%),其次是旅游(51.9%),再次是看电影(41.5%)。此外,排在前10位的还有逛街购物(36.0%)、看电视(35.8%)、度假(32.5%)、享用美食(30.1%)、体育运动(27.9%)、读书(24.7%)和玩手机(22.8%)。
  单就休闲观念而言,健康的休闲活动开始占据主导地位,2013年人们更多地用休闲时间进行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和文化活动等,看电视、逛商场、打麻将等“亚健康”型活动已不再是人们休闲的首选项目。根据“2013年中国休闲小康指数”的调查结果显示,国人从事休闲活动的五大主要目的依次为放松身心(59.8%)、锻炼身体(42.8%)、满足爱好(32.6%)、增长见识(31.0%)和结交朋友(30.1%)。从本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国人的休闲观念与过去的“休闲纯粹为了打发时间”观念相比,有了较大的进步。
(伍策 元月)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2 版:生活·休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健康型休闲活动占主导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