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国内首份跨境消费指数报告发布
二三线城市游客成跨境旅游主力
作者:孟刚


    ■本报记者 孟刚
  近日,《经济参考报》与Visa公司在北京联合发布了国内首份跨境消费指数报告——《中国跨境消费年度指数报告(2014)》(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主笔、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范志勇对本报记者表示,《报告》首次较为全面地定义了跨境消费,建立了相关指数体系,并进行了定量研究。
  范志勇解释说,跨境消费可以理解为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线下跨境消费,即消费者通过跨境旅游的方式购买国外的服务和商品。在这一过程中,人员流动、资金流动和商品流动三者融为一体。二是消费者足不出户,借助互联网技术和专门的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来实现跨境购买国外的商品及服务。在此过程中,人员流动、资金流动和商品流动实现了相互分离。据悉,该《报告》在现有数据的基础上,推出了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吸引力指数、中国居民出境旅游消费能力指数及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市场指数三大指数体系。
  据该《报告》显示,根据对入境旅游市场吸引力指数的研究,国内最具吸引力的3个省市是天津、北京和江苏;最具吸引力的3个城市是福州、泉州和南京。范志勇说:“市场吸引力指数是根据入境游客在入境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停留时间(过夜时间)及单位时间内(每天)的消费支出测算出来的。根据公开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各省市每位入境游客过夜停留时间平均为2.55天;天津市的这一指标为14.15天,大大高于其他省市。”
  该《报告》还显示,从支付方式上看,国内消费者出境旅游的支付方式仍以信用卡和现金为主;初次出境旅游的年轻游客和来自国内二三线城市的游客正成为出境旅游的主力;从国内消费者的出境旅游支出情况来看,购物是最主要的支出项目之一;美国仍然是国内消费者出境旅游零售购物支出最多的国家。
  除此之外,该《报告》还基于Visa公司提供的数据,对进出口跨境电子商务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进口跨境电子商务方面,无论是交易次数还是单次购买金额,美国都是中国网民消费的首选国家。韩国虽然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但中国网民通过跨境电子商务从韩国购买进口商品,无论是交易次数还是单次购买金额,都远远落后于平均水平。
  对于如何进一步推动跨境消费发展,加速消费升级问题,该《报告》认为,电子支付在跨境消费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支付的便利性和安全性直接影响人们的跨境消费模式。可以说,电子支付是实现跨境消费的“最后一公里”,而电子支付的安全性是跨境消费的必要前提。与此同时,该《报告》还就跨境消费的信用体系建设及安全标准等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生活·休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二三线城市游客成跨境旅游主力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