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吃财政补贴的小机场不建也罢
作者:乔杉


  机场不是不能建,但鉴于其投资巨大,运营成本高,建设一定要慎之又慎。诚然,机场建设具有一定的拉动效应,但如果不切实际、一哄而上,连机场的正常运营都拉不动,又怎么能拉得动经济?

■乔杉

  “今天进港航班8人,出港航班11人。”这是湖南省一地级市机场一个平常日子里的客流量。如此冷清的场景,是全国部分小型机场的缩影。多地正掀起一股主要起降支线航班的小机场建设潮。然而,这种看似繁荣的背后却是全国近八成小机场亏损,靠巨额财政补贴维持(据10月29日《新华每日电讯》报道)。
  中国民航局的数据显示,到2011年年底,我国共有颁证运输机场180个,亏损的机场有135个,其中中小机场占了87%。很多地方拿出“吃饭的钱”,来补贴机场运营。一个国家贫困县机场的工作人员透露,维持运转的背后是政府的高额补贴,“南航往返一次当地县政府给予15万余元的补贴,而国航的往返补贴更是达到40万元”。
  机场如此亏损,补贴也非易事,为什么很多地方还在跑部进京、你争我抢,希望把项目拿下来,把机场建起来?对此,有业内人士讲,“支线航空带有政府公益性质,不是用来赚钱的,不能仅算亏损账”。机场不能仅算亏损账,这样的观点其实并不新鲜。针对舆论对机场一边亏损一边热建的质疑,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曾经表示,“不能单独算机场自身的盈亏账,还要看中小机场对地区经济的带动”。
  由此不难看出,“拉动说”是支撑机场一边亏损一边热建的理论来源。的确,机场建设不能仅算盈亏账。但是,不能仅仅算盈亏账,也不能仅仅算拉动账。
  算账最怕算偏账,有关方面需要回答三问:一是当初建设机场到底有没有面子考虑,有没有政绩的考虑?二是建起来的机场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到底有多大,如果不建机场,有些项目是不是就一定不能谈成建成?三是对机场的补贴到底有多少,财力能不能承受?在许多地方,对机场的补贴一直是一个秘密。补贴这么大一笔资金,建设理由如此冠冕堂皇,为什么不向社会公开?
  机场热折射着很多问题。比如,资源配置问题。现在一些公共资源过度集中于一些热点城市,挤占了其他城市的发展空间。发展理念问题。常有人举出江苏13个省辖市9座机场的例子,既然大家都有机场,那么发展差距为何还那么大?政绩观问题。为官一任三五载,机场建设三五年,并不排除有些官员拍板机场更多为了GDP和政绩。公共财政问题。补贴资金不公开,不符合公共财政的理念。
  机场不是不能建,但鉴于其投资巨大,运营成本高,建设一定要慎之又慎。诚然,机场建设具有一定的拉动效应,但如果不切实际、一哄而上,连机场的正常运营都拉不动,又怎么能拉得动经济?是时,机场只会成为城市的负担,拖累发展的脚步。而且背着公众补贴,也会留下想象空间。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导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吃财政补贴的小机场不建也罢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