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服装品牌扎堆儿推快时尚类商品,专家指出——
近年来,ZARA、H&M、UNIQ-LO、GAP等国际知名快时尚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取得的骄人业绩,吸引了越来越多本土服装品牌也将目光投向了这块市场,他们纷纷推出自己的同类商品。然而笔者调查发现,本土服装品牌在“快时尚”这条路上走得并不顺畅,遭遇到无法持续引领时尚潮流、新品更新速度慢、产品缺乏明确定位及对O2O模式运营不成熟等问题。对此,业内人士指出,本土服装品牌应清醒地认识到,仅是简单地效仿快时尚类商品仍难以吸引消费者,服装企业不能以此作为“救命稻草”,而是应该提高供应链效率、加强开发能力,唯此才是缓解销售困境的根本。
笔者日前走访发现,各大商场、购物中心的快时尚类商品都销售火爆。在位于北京龙德广场的ZARA店里,消费者刘小姐正在选购服装。她告诉笔者,自己的衣服几乎全来自快时尚品牌,因为它们的服装不仅价格便宜,款式的更新速度也非常快。
笔者在多家商场看到,与快时尚品牌门店相比,美特斯邦威、佐丹奴、班尼路、李宁等本土服装品牌门店的销售情况显得十分冷清。一位销售人员告诉笔者,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较大的库存压力,目前很多本土服装品牌都在开发快时尚类商品,并复制国外快时尚品牌的运营模式,以求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快时尚类商品近两年在中国市场上的不俗业绩是吸引本土品牌纷纷效仿的最大诱因。”业内人士王宏涛表示,以ZARA为例,其自2006年在上海开设国内首家门店至今,销售额每年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这是很多本土服装品牌难以企及的。
王宏涛认为,虽然本土服装品牌正面临着多重压力,但仅是在形式上效仿快时尚品牌,很难令其走出困境。“并非任何品牌都适合推出快时尚类商品,要想打造出一个真正的快时尚品牌并不容易。”王宏涛表示,对于服装企业来说,要想成功推出快时尚类商品必须具备三个核心要素——紧跟时尚潮流、供应速度快及商品价格大众化。
尽管现在的很多本土服装品牌都在对产品进行自我革新和升级,但速度缓慢且持续性差。据王宏涛介绍,服装产业链共分为7个环节,即设计、原料采购、制造、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一般来说,国内传统服装企业走完这些环节的平均周期为180天;而国际知名品牌需要120天,国际流行且成熟的快时尚品牌仅需要15天。“如此快的新品上市速度吸引不少消费者几乎每月都要光顾快时尚门店一次,因此其根本不愁销量。而本土品牌的服装不仅款式不够新颖,价格也偏高。以一家知名本土品牌服装为例,一件普通服装的价格也要千元左右;但快时尚品牌的同类服装价格大多在300元—500元左右,所以相比之下,人们自然更倾向购买后者。”王宏涛建议本土服装品牌,应向快时尚品牌学习高效的商品企划体系、生产配送模式及贴近市场的策略,从而针对其在国内市场上的短板,走出一条符合自身条件的差异化道路。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从而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柳遥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