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化妆品品牌集合店
图2:运动品牌集合店
■本报记者 戴岱 文/摄
具有很强的品牌意识,喜欢尝试新奇的产品和服务,却没有太多时间逛街,这是当下很多潮牌爱好者的消费特点和困惑所在。不过,这些问题已被近年来席卷消费市场的品牌集合店所解决。如今,在零售终端竞争日益加剧、电商连环冲击、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旺盛的背景下,传统百货商场中单个品牌专柜的吸引力正在逐渐丧失,而新兴业态——品牌集合店却迅速占据了购物中心的半边天,成为市场新宠。据业内人士预计,未来的购物中心可能会逐渐演变成“集合店+专卖店+配套服务”三足鼎立的格局,品牌集合店的主力趋势将愈发明显。
品牌集合店也被称为“品牌概念店”,即在一家统一名字的店面里,汇集多个品牌。品牌集合店的货品种类并不限定于某个类别,而是涵盖服装、鞋、包、首饰、手表等多个品种。虽然每个品牌的风格与设计理念不尽相同,但集合在一起颇为引人关注。目前,市场上的品牌集合店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品类为主线,如主打化妆品的丝芙兰、莎莎,服装鞋履类的i.t,专卖家居用品的生活本色、特力屋等;另一种是将旗下的多个品牌进行集合,如百丽map店、361°集合店等。
记者走访发现,北京的三里屯太古里、朝阳大悦城、新光天地等大型购物中心均引入了这样的品牌集合店,涵盖了时尚、鞋履、家居、化妆品等多个品类。采访中,消费者对品牌集合店的“混搭”模式普遍看好。他们认为,在这里可以用最短的时间买到多个喜欢品牌的产品,既享受了一站式服务,又节省了四处采购的时间和精力。
在北京龙德广场丝芙兰店内,记者见到了正在选购化妆品的梁静,她的购物篮中满是挑选好的各品牌商品。在她看来,品牌集合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平时忙于工作,只有周末有空出来采购,这么多品牌如果在单一专柜购买的话很花时间,而在品牌集合店就能一次性解决这些问题。”梁静说。“在传统商业模式饱受同质化诟病之时,有越来越多的品牌集合店出现在购物中心,可以说是互相选择的结果。品牌集合店在享受购物中心人流的同时也促进了购物中心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义平表示,品牌集合店将在国内购物中心的升级中扮演重要角色,未来的购物中心可能逐渐演变成“集合店+专卖店+配套服务”三足鼎立的格局。“与单一的品牌店相比,集合店由于品牌更加多样化,使得消费者在此的停留时间比单一品牌店多3倍以上,这促进了集合店商品的销售。此外,集合店还为各品牌减少了租金压力和人员成本,大大提升了品牌的盈利能力。”
“重视并引进多品牌集合店是购物中心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在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主任郭增利看来,品牌集合店既避免了与传统百货店业态的重叠,又提高了购物中心的品牌丰富度,还增强了消费者的可逛性,所以具有很大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