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中国边境旅游发展报告》发布
边境游将成旅游业新增长点
作者:尚烈


  本报讯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组织专家编写的《中国边境旅游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其中探讨了中国边境旅游发展的历程、现状特征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在调查评估中国边境县域旅游资源和研究中国边境地市旅游市场结构与消费特点的基础上,解析了我国边境旅游政策的总体特征,对我国边境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该《报告》分析认为,目前我国的边境旅游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旅游市场增长势头强劲,区域间差异较大;旅游资源汇集诸多名山大川,民族风情异彩纷呈;旅游产品以观光购物为主导,复合化转型不断提速;口岸城市类型多样,口岸旅游发展迅速;次区域旅游合作全面展开,逐步加深;优惠政策高度集聚,开放力度不断加大。
  “随着交通便利和签证利好政策的实施,边境游正成为传统出境游之后的另一种旅游方式。这是因为,一方面办理边境游的出行方式比较简单,无需护照,凭身份证办理一张临时通行证即可;另一方面,中外边城都极具异域风情,十分吸引游客。”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专家介绍,基于这些特点,目前五大边境旅游合作圈日渐形成,即以满洲里为核心的中俄旅游市场合作圈、以丹东为核心的中朝旅游市场合作圈、以新疆为核心的中亚旅游市场合作圈、以崇左为核心的中越旅游市场合作圈以及以西双版纳为核心的中缅旅游市场合作圈。
  边境旅游在我国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国家有关部门于1997年制定了《边境旅游暂行管理办法》,以指导管理边境旅游发展,各边境省份也采取了相关措施促进边境旅游发展。截至2013年,在我国边境旅游集聚的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云南和新疆等7个省(区),共有星级以上旅游景区1362个,其中有23个5A级旅游景区。
  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通过边境旅游提升和推进边境社会的区域合作已成为新常态下边境旅游发展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该《报告》指出,未来我国边境地区要打造成为旅游产业体系完善、发展模式创新,集边境观光、生态休闲、边境商贸、文化体验、养生度假等于一体的,具有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黄金旅游带,从而使其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尚烈)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2 版:生活·休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边境游将成旅游业新增长点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