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拒绝网售假货任重道远
作者:邓舒馨


    ■邓舒馨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商务部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已达1.85万亿元。然而,与之相伴的是我国互联网领域的售假问题也日趋严重。

监管力度加大

  笔者了解到,今年5月,在全国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国家质检总局提出要探索建立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机制,把电子商务作为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领域来抓。
  6月19日,国家工商总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工商总局关于开展2014红盾网剑专项行动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为期5个月的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通过互联网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为此各地工商机关积极行动,仅山东省工商系统共在网上检查网站8.98万个,删除网上违法经营信息512条,责令整改网站287个,查处网络违法经营案件68件,罚没款52.7万元。四川省绵阳市查处网络违法案件近40件,受理网络消费投诉29件,受理投诉金额12万余元,有力地打击了网络违法经营行为。
  今年“双十一”前,国家工商总局约谈了10家国内知名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在充分肯定网络交易平台对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严重违法经营问题,提醒平台所有者履行法定义务,自查、自纠,明示监管部门将采取后续措施。
  12月11日,国家工商总局在官网发文称,近日,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一些电商平台“双十一”当天促销的商品进行了抽检。抽检结果显示,电商平台仍旧存在售假情况,此次共发现6个电商平台15个批次的样品属于假冒商品或高度疑似假冒商品,7个批次的样品质量不合格或标签不符合法律规定。涉及新百伦、阿迪达斯、雅诗兰黛、金士顿等多个知名品牌。

售假屡禁不止

  针对“双十一”当天促销的商品抽检结果,部分涉事电商反应迅速。“我们第一时间冻结了涉事店面的销售,待核实详细信息后,会进行清退、扣除保证金等惩罚。”苏宁易购相关负责人表示,并称将主动联系购买此商品的消费者,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先行赔付。而天猫也已下架相关涉事产品,对3家涉假店铺进行监管冻结,并根据调查情况进行清退并永不合作。而在近期,广州摧毁了制售假“LV”犯罪团伙,涉案额超10亿元,此违法分子假冒LV旗舰店在互联网上进行了长达一年多时间的虚假宣传。
  监管机构在严控,电商平台在查漏,如此高门槛下,为何售假的情况依旧屡禁不止?河南省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认为,目前网络打击渠道仍然不够畅通。监管部门应与电商平台做好互动,创造干净购物环境;电商平台则需做好自律,避免“漏风”。而消费者需要提高维权意识,只有三方合力,才能根治网售假货的顽疾。

法治化进程提速

  据笔者了解,今年以来,为了解决互联网售假等问题,商务部配合全国人大财经委组织起草了《电子商务法》,争取就明确电商平台的商品质量管控责任、网上商品质量纠纷的举证责任等有关问题做出相应规定;并拟定了急需的部门规章,比如《网络零售第三方平台交易规则管理办法》《网上商业数据保护办法》等。
  不仅如此,一系列针对电商平台第三方商家的严格监管措施即将出台。笔者了解到,工商监管部门将在各电商平台之间建立起专门针对第三方商家的资质和信用管理体系,对于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不良商家及其责任人,将在全平台进行风险警示,同时建议各大电商平台对其进行严格准入。
  此外,中央编办事业发展中心研发推出了品牌监测云平台服务,通过为广大企业提供品牌域名监测、品牌舆情监测等多项监测服务,帮助广大企业了解其品牌在互联网上的应用现状,便于企业在遭遇品牌侵权危机时,能够及时获取侵权证据,从而采取有效的维权措施。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3 版:服务·商标】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拒绝网售假货任重道远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