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统一部署 ●高压严打 ●长效监管
2014年全国工商系统查处侵权假冒案件6.33万件
作者:田珍祥


    ■本报记者 田珍祥
  2014年,全国工商系统按照国务院和国家工商总局统一部署,在新一轮地方政府市场监管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新形势下,在扎实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坚持宽进严管相结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充分发挥工商部门市场监管主力军作用,突出工作重点、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不断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持续保持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取得了显著工作成效。截至2014年11月末,全国工商系统共查处侵权假冒案件6.33万件,案值9.54亿元。依法向司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328件,涉案金额4.69亿元。

周密部署 有序推进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各项工作部署,国家工商总局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先后三次召开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研究部署工商系统打击侵权假冒相关工作,先后下发了《关于印发<2014年全国工商系统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要点>和<2014年上半年全国工商系统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2014年下一阶段全国工商系统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重点工作安排》等文件,对全国工商系统打击侵权假冒工作进行部署。各地工商机关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国家工商总局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各地工商机关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加强重点领域消费维权工作的统一部署和《关于认真做好2014年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工作的通知》,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消费维权工作,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检和有关服务领域消费维权,依法严厉查处销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商品违法行为。国家工商总局以儿童服装、内衣为重点品种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全国流通领域服装质量专项整治行动,专项整治期间全国工商部门共查处违法案件4219件,查处销售不合格和假冒伪劣服装13.23万件。
  按照国务院和全国双打办要求,国家工商总局制定下发《关于依法公开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的意见(试行)》,指导各地工商机关认真做好依法公开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工作,强化执法监督,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截至2014年11月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上报了侵权假冒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网址和拟公开的网址,目前已公开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为4811件。

严格执法 查处大案

  2014年,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根据各地上报的案件线索,加强对地方商标行政执法工作的指导,先后对各地反映侵权较为普遍和严重的“维多利亚的秘密”、“金城”、“松板”、“赣南脐橙”等商标侵权案件进行专项部署,督促地方工商机关进行查处。各地工商机关密切结合本地实际,针对市场上跨区域、大规模、社会公众反映强烈的商标侵权案件,持续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加强区域、部门协作,查办了一批大案、要案。江苏省无锡工商局查获假冒GUCCI(古奇)、CHANEL(夏奈尔)、DIOR(迪奥)等16个世界一线知名品牌的服饰1024件,查获侵犯“欧普”注册商标专用权集成吊顶金属扣板82200片、假冒欧普灯211台。湖南省长沙市工商局对超市、名烟名酒店进行地毯式检查,查扣一批假冒“五粮液”、“茅台”等名酒,共计货值20余万元。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工商局查处销售侵犯“LOUISVUITTON”(路易威 登 )、“Hermes”( 爱 马 仕 )、“BURBERRY”(巴宝莉)、“COACH”(蔻驰)等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案,涉案金额57万元。
  加大违法网络交易行为整治力度,严厉打击重点领域网络交易违法行为。国家工商总局部署开展以打击网络销售农资、电子产品、儿童用品等为重点的网络打假专项行动,全系统共删除违法商品信息3.6万条,责令整改网站1.4万个,关闭问题网站2201个,查处违法案件7746起,罚没款1.13亿元,集中整治规范了网络市场经营秩序。针对“双十一”等网络集中促销活动,国家工商总局召开了国内主要电商网站参加的行政指导约谈会,并组织对B2C类电商平台及其商家“双十一”当天所售商品进行了抽检,部署相关地方工商局依法查处。会同工信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境内网络交易网站监管工作协作,积极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增强了监管合力。
  积极开展“红盾护农”行动,严厉查处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国家工商总局积极部署开展“红盾护农”行动,与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14年春耕化肥供应工作的通知》《2014年全国农资打假和市场监管工作要点》等,部署全国工商机关严厉查处销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各级工商机关按照国家工商总局要求,围绕突出重点工作、突出监管方式创新、突出责任落实、突出长效机制、突出部门配合,实行监管关口前移,推行监管重心下移,严厉查处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有力保障了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加强广告监管执法,重点整治网络、电视购物领域广告违法行为。2014年4月起,国家工商总局以互联网广告为重点,组织开展了为期近5个月的整治互联网重点领域广告专项行动。全国工商系统检查互联网站16.9万家、监测互联网广告112.8万条次,查处违法互联网广告案件5232件,罚没款5157万元,严惩了发布虚假违法互联网广告的行为。整治后违法互联网广告明显减少,与整治前相比广告违法率下降9.20个百分点,违法率降幅50%。全国工商系统共立案查处违法电视购物广告645件,罚没款360万元。

创新举措 规范市场

  全国工商系统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着眼市场秩序构建,积极创新监管理念、监管机制和监管方法,强化重点领域市场监管,强化信用在市场监管中的基础作用。国家工商总局制定了《企业公示信息抽查暂行办法》《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等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积极构建以信息公示、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体系。2014年10月1日企业年报公示制度正式实施,截至2014年12月21日,已有516.71万户企业报送公示了2013年度年报,公示率35.04%,市场竞争秩序进一步好转。
  全国工商系统积极推进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完善打击侵权假冒法规制度体系。2014年,国家工商总局参与修订的《商标法》《消法》《商标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网络交易管理办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检办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消费投诉办法》《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等规章,《商标评审规则》《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履行社会责任指引》《网络交易平台合同格式条款规范指引》《电子商务可信交易环境建设标准规范指引》等规范性文件先后出台和修订完成,为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为进一步增强广告监管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国家工商总局在充分调研和深度论证的基础上,依托互联网技术,采用外包购买服务的方式,全力推动筹建广告数据中心。加强全国省、市、县各类媒体广告全覆盖的监测,即时发布各类违法广告线索,建立证据提供、案件交办、立案查处、结果反馈一体化的监管执法指挥系统,及时掌握违法广告发布动态,建立违法广告预警和快速处置机制。
  国家工商总局正在加快推进打击侵权假冒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该平台建成后,拟实现全国范围内各级工商机关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案件办理的统计分析、统一指挥、督办、协办功能,进一步增强全系统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的协同性和统一性。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要闻·综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2014年全国工商系统查处侵权假冒案件6.33万件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