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阿里打假 能否“天下无贼”公众聚焦 咋治“车内空气”
——12月消费维权舆情集纳与点评
作者:谭捷


    一、银行、保险服务问题凸显

  读读《苏浙皖渝工商局整治霸王条款 银行业金融合同成重灾区》、《银行卡审判白皮书:信用卡纠纷案九年增50倍》、《浙江整治银行业合同格式条款 发现795个问题》、《网络快捷支付惹祸 义乌一银行信用卡被集体盗刷》、《储户亿元存款被转走 中国银行一支行长被批捕》、《多款抢票软件捆绑销售意外险》、《分红险成投诉“重灾区”》、《保险误导销售又出新花样:私刻大印炮制监管公文》、《广东今年发生9起理财飞单 涉及工行等7家银行》等报道,你会觉得此中问题恁多。
  点评:说起“银、保”,这些年问题真不少。消费者的不满意,绝不是单指偶然发生的事故,而是他们的“霸王条款横行”,他们的“自身责任能免则免”。对于这样没有担当的行业,怪不得约束管理的声音日盛。《全国首个省级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联合会在穗成立》、《北京试点人身保险销售资质分类管理》都是好消息。而“上海首例诉银行发送商业短信案宣判,消费者获得了赔偿”,更让消费者看到了依法制裁“银、保”不规范行为的曙光。

二、聚焦电商 剑指售假

  《工商总局:“双十一”电商平台仍存售假》、《京东商城被指卖假皮衣:一件衣服挂俩标牌》、《假海外代购网售山寨玩具 月销200余件》、《假货关能否过 事关中国电商未来》、《周黑鸭遭遇网络“李鬼”》、《有人假冒“香港百老汇”网店低价卖冒牌手机》、《女子拍拍网买到假货iPhone6》、《大众点评网被诉虚假团购:商家已倒闭还在秒杀》、《舒达床垫网上假货泛滥》、《阿里打假:马云能否实现“天下无贼”?》、《大数据打假揭秘 涉及多个电商平台》等报道都指向电商售假软肋。
  点评:网购网购,多少假货借你的手游走!面对日渐猖獗的电商售假,国家工商总局月前果断出手查假;“消费维权服务志愿者联盟”广州成立,力挺网络打假;而马云持“大数据”打假,要使“天下无贼”,信心百倍……相信官、商、民一起出手,定会斩断网购中的售假链条。

  三、不合格桶装水上月特别多

  读过《食药监局:汇源燕京乐百氏等品牌饮用水不合格》、《瓶(桶)装水等微生物污染仍较突出》、《宜简纯净水等5种饮料抽检不合格》、《近800种瓶(桶)装水不合格 乐百氏娃哈哈怡宝等上榜》、《饮用水抽检不合格率为何这么高?》等报道,一定会感觉到桶装水有点脏。
  点评:桶装水月月喝,为啥上月“不合格”这么多?有食安专家分析说,这主要是 “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包装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的结果。希望水企们闻之改之,从生产细节上把好关。

  四、三大通讯运营商均曝乱收费丑闻

《运营商频曝丑闻:移动私开增值业务 联通八大坑》、《电信运营商频曝乱收费 管理死角待扫除》、《中国电信乱收费:无上网功能手机被扣上网费》、《南京女士投诉中国电信:老人机被扣高额上网费》、《记者中国联通奇遇:8个“大坑”骗你隐私再黑钱》等报道似乎耳熟能详。
  点评:说起通讯运营商乱收费没人不信,可就是这人人皆知的老问题却多年无法根治。用一句通行的句式似乎可以这样表达:“运营商乱收费不是新闻,不乱收费才是新闻”。参考国外通行办法,想要治理“乱收费”顽疾其实并不难——只要发现一起就几十上百倍重罚之,何愁“乱收费”如此横行?关键是谁有这么大的能耐和决心?

  五、开发商、物业、业主间现“三国战乱”

  看过《新疆库尔勒:住户举报物业物业直喊冤》、《物业与有线电视供应商掐架 3000户居民信号被断》、《汕头一楼盘涉嫌违规加建 三百业主状告开发商“索讨阳光”》、《开发商不提供验收报告 江门近百业主围堵要求退房》、《和成璟园业主维权捆绑精装:多处未贴满瓷砖》、《富力十号交付366套房业主一看全傻了》、《帕加图业主投诉房子缩水:误差超国家规定上限》、《小区无物业管理致垃圾成堆业主求重组》、《近3年向华商报投诉物业 10大问题业主反映最多》、《首付款交了两年还没签购房合同》、《物业强迫业主买天然气报警器》、《楼盘活动中大奖就是无法兑现》等报道,人们会感慨:想要安居好难。
  点评:开发商、物业、业主间现“三国战乱”,最吃亏的一定是消费者。省吃俭用当房奴才拥有了自己的窝儿,却仍然一个不安生,任谁谁都会急眼。细看媒体的披露,开发商、物业的每一招每一式,都是冲着自己的利益。此时此刻,消费者最期盼的是法律之手、正义之鼎。

  六、家电质量、售后满意率双退步

《中消协调查显示:家电质量满意率仅六成》、《中消协:10省市家电售后服务满意率仅五成》说出了一个久违的事实。
  点评:在众多消费品中,多年来本以家电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最为规范,最让消费者放心。中消协此次权威发布吓人一跳,也足以让家电行业警惕!消费者的愿望是:千万别让“家电三包”的效力沦落到“汽车三包”的水准。

七、游客挨宰竟至遭殴

  看过《视频:女游客不愿骑马遭殴警方称马场有3人涉案》、《超两岁加收千元 老人质疑旅行社年龄歧视》、《东航南航出手整治互联网票代乱局》、《微信很火的上海“欧洲小镇”浙江游客去了都说“坑爹”》、《冒牌“深圳国旅”骗人参团 旅游券宰客真的“管不了”?》等等报道,出门似乎要留个心眼了。
  点评:旅游景点有流氓、打手出没,这让游人不寒而栗。出游本为放松心情、陶冶情操,遇到恶人,挨宰受骗,屡屡受气,怎一个扫兴而归能够描述。话说回来,我们的旅游服务竟然恶劣到如此地步了?其实不然,美丽中国,游人亿万,丽江市拉市海景区马场、上海“欧洲小镇”不过是几粒老鼠屎而已。

八、出租车宰客多地有闻

  《出租车司机机场宰外地乘客 乘客欲举报遭暴打》、《出租车不按计价器收费 山阳一的哥被停运2天》、《女子拼车拒付燃油附加费被司机拉回原地》、《男子拍摄出租车拒载被的哥围殴》等报道反映出各地出租服务有恙。
  点评:出租车怎么了?这是几年来许多城市遇到的共同问题。先是乘客叫苦,媒体呼吁,后是提价减份儿,法规出台,可都挡不住一些“的哥”越来越凶。出租车本来就是服务行业,出租车一直都是城市脸面,为什么给乘客一张笑脸这么难?这是消费者提交给城市管理者的问号。

  九、汽车维权聚焦“车内空气”

  《近四成私家车内有害气体超国标》、《车内空气呼唤“强制性”标准》、《拖车不到20公里施救费3200元》、《玛莎拉蒂美国售价47万国内139万售后跟不上》、《广汽传祺GA3变速箱异响遭投诉4年打磨仍存缺陷》、《长安铃木自动挡车熄火问题频发回应称仅是个案》等报道拉出又一串汽车纠纷。
  点评:汽车纠纷声仍然不绝于耳,上月聚焦“车内空气”。都说PM2.5可怕,有监测却说 “车内空气”更可怕——四成的概念绝对包含百万的数字,而这以百万记的车主们还不晓得“车内也要戴口罩”——真所谓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开车、乘车的亿万消费者此时不仅呼唤车内空气 “强制性”标准,更亟须有人就如何防范答疑解惑。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4 版:要闻·舆情】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阿里打假 能否“天下无贼”公众聚焦 咋治“车内空气”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