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通过看站牌知典故,在有意或无意间记住地名的由来或历史典故,既激活了城市的古老记忆,又能感受到乡土历史文化的厚重。
■高福生
近日,福州“状元境”公交车站站牌变了模样,在乘车线路信息之下,以前的广告变成了一段简洁的文字典故,对“状元境”地名的由来及其历史故事做了介绍。文史学家认为,这种解释性站牌把福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在细节中展现了出来。福州交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典故站牌”的创意来自福州一位初二学生,如果效果好,他们将考虑扩大这种站牌的普及度 (据1月9日 《工人日报》报道)。
公交站牌,尤其是那些约定俗成、沿用多年的古城老地名公交站牌,或记载着一段历史,或传承着一种民俗,或窖藏着一个故事,或纪念某位仁人志士,或记录了城市的发展变迁,满蕴着厚重浓烈的文化味儿,给市民和外来游客一种亲切感,是城市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将这些老站名深藏的典故挖掘出来,让人们在候车之余耳濡目染,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令人耳目一新。
但近年来,这种内在魅力与历史渊源相得益彰的公交站牌,却在一些古城渐行渐远,被“XX医院”、“XX家装市场”等商业名字取而代之。即便是那些保留下来的老站牌名,其由来与故事,年长者或许能说出个一二三四来,年轻人尤其是外地游客却常常是雾里看花,如观天书。比如福州的“状元境”站牌,如果不是这位初二学生较真探寻,又有几人知晓与福州历史上第一位状元许将有关?
每一座城市都是一本书,公交站牌就像书的目录一样,站名越贴切,来往的人们就越好找。而那些相传多年的特色性站牌,则有如一杯陈酿的美酒,等待我们去细细品味,亦有如一部历经岁月沧桑已经定格的史书,等待我们去认真研读。人们通过看站牌知典故,在有意或无意间记住地名的由来或历史典故,既激活了城市的古老记忆,又能感受到乡土历史文化的厚重。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典故站牌”闪亮登场,确实是个好创意。我们的城市,尤其是北京、南京、西安、洛阳等古城,不少公交站名都大有来头,历史文化积淀十分深厚。这些公交站牌,不能仅有“书名”,更要有内容,让人们在口口相传中感受其独特的文化味儿。期待“典故站牌”不应只是一个孤立的样本,而应由样本变为创造性表达和铭记文化的范本,在更多的城市推而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