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首个绿色建筑地方性法规出台
建设绿色建筑有了政策大礼包
作者:孙蔚


    ■本报记者 孙蔚
  目前,我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而经济和民生的新增长点都寓于“绿色”之中。在此背景下,全国首个鼓励建设、购买绿色建筑的地方性法规《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近日正式出台,其将于2015年7月1日起实施。
  该《条例》规定,绿色建筑分为一星、二星、三星3个等级,新建民用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应采用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国家融资的大型公共建筑,应采用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鼓励其他建筑采用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国家融资的大型公共建筑如果未按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则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人员给予行政处分。这意味着,绿色建筑的推行将由原来的试点状态变成全面强制执行。
  为提高全社会建设、购买、运营绿色建筑的积极性,该《条例》给出了“政策扶持大礼包”。例如,外墙保温层的建筑面积不计入建筑容积率;居住建筑利用浅层地温能供暖制冷的,执行居民峰谷分时电价;公共建筑达到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的,执行峰谷分时电价;采用浅层地温能供暖制冷的企业参照清洁能源锅炉采暖价格收取采暖费;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的,贷款额度可上浮20%。
  中国将以何种方式推进经济增长?全球视野下中国的新竞争力在哪里?“绿色化”或许提供了探寻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线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由理念到实践”这6个字评价此次《条例》的出台。
  从2005年首次提出“生态文明”概念,到中共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融入“五位一体”的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推出生态新政,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国的高层战略选择已经明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誓以制度保护绿水青山。
  事实上,中国太需要“绿色化”了,中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翟青坦言,中国污染物排放总量太大,远超出环境容量,而“绿色化”正是中国治污的出路。在经济上,“绿色化”是倡导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对普通人而言,“绿色化”是引导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就在《条例》发布当天,当代MOMΛ在安徽合肥举办了首届中国EDP房地产商界领袖境界提升项目第六模块课程的开课仪式,当代置业执行董事、首席技术官、清华大学特聘教授陈音讲解了“绿色建筑最佳实践”课程,解读了绿色建筑以人为本,为人类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空间的理念。据介绍,当代置业可以说是房地产住宅领域“绿色化”的先行者。早在2000年,当代置业就以打造绿色科技住宅著称;2013年,北京市第一个获得绿色建筑运营三星的住宅项目就由当代万国城北区获得,全国目前获此殊荣的仅有5个项目,当代置业就占据两席。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1 版:楼市·生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建设绿色建筑有了政策大礼包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