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工商局局长叶木凯(前排左三)抽取2015年上半年全省企业经营行为抽查名单。
■陈孔霖 本报记者 张文章 文/摄
“企业注册方便了,可是企业信息公开了,公司经营反而更加守规矩。”福建省通亿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吴总经理称自己是商事制度改革的受益者。他在2015年2月28日新注册的公司,当天就领到“三证合一”的营业执照,由于公司快速进入运转,现在已经取得不俗的业绩。
坚持宽进严管,推行信息公示制和主体抽查制双重监管,释放投资创业活力,是福建商事制度改革的特色,效果显著。据统计,自去年3月1日起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以来,福建全省新登记内资企业户数和注册资本同比分别增长75%和1.46倍。今年一季度,全省新登记内资企业注册资本100万-500万元的有1.4万户,同比增长171%;500万-1000万元的有2821户,增长55%。新登记企业集团32户,增长33%。
应用公示平台强化信用监管
福建省工商局注重运用信息公示、信息监管等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信用监管,推动“企业自律、公众监督、政府监管、社会共治”的监管新格局逐渐形成,取得良好成效。截至2015年 3月 16日,全省累计有220806户企业(年报率 63.40%)、250916户个体工商户(年报率26.68%)通过公示平台成功申报并公示了2013年度年报;全省累计有21292户企业通过公示平台成功申报并公示了企业行政许可信息、股东及出资信息、股权变更信息、知识产权出资登记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等即时信息;全省公示行政处罚信息4329条、动产抵押信息27999笔、抽查检查信息3785条。
率先公示市场主体信息。2014年1月21日,福建省工商系统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正式开通。该平台依托福建工商一体化平台数据大集中成果,归集并主动公示了当时福建省近340万市场主体的登记、备案、资质资格、信用良好等信息,涵盖了福建省内全部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2014年7月23日,福建省工商系统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升级改版上线。2014年8月1日,按照国家工商总局《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福建省工商局先行先试企业年度报告申报和即时公示信息申报,统一集中公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同时,该省工商局还依托各部门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将包括失信被执行市场主体信息在内的、分散在各部门“碎片化”的市场主体信息相对集中起来,分别归集到各个市场主体名下,并通过福建省工商系统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统一向社会公示,进一步增强失信惩戒的联动效果。
强化经营异常名录管理。福建省工商局于2014年12月制定了《福建省工商系统市场主体抽查实施办法(试行)》和《福建省工商系统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综合运用书面检查、网上信息比对和实地检查等方式,结合辖区市场主体监管重点和行业特征、商品特性、地域特点等实际,制定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的专项抽查计划或方案,开展公示信息和经营行为抽查,紧紧抓住“抽”和“查”两个环节,实现规范检查、规范操作、规范运行,做到全省市场主体抽查标准统一、抽查工作流程统一、抽查内容统一、名单抽取方法统一、检查方式统一、抽查结果公示与运用操作统一等“六个统一”。截至2015年3月9日,福建全省工商系统累计将524户未在工商部门责令期限内公示即时信息的、公示企业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的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要落实“谁许可、谁监管”这一监管基本原则,首先要消除工商准入与其他部门监管之间的“真空区”。福建省工商局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启动之初就高度重视部门间监管信息互联互通问题,牵头设计开发了福建省部门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从许可审批事项较多、后续监管任务较重、信用管理社会影响面较广、原有信息化工作基础较好等方面因素综合考虑,会同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等15个部门,将其作为首批参与平台建设部门。只要投资人姓名及身份证件号码与福建省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匹配,一体化平台即自动预警,提醒注册官该投资人为该省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俗称“老赖”),限制其业务办理。截至目前,一体化平台已接收到来自福建省人民法院系统的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共147951条,并已全部进入任职限制清单。福建省部门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正式上线后,福建省工商局又会同省人社厅、省国土资源厅、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等单位进行信息共享。
推行主体抽查制提高执法效能
2014年7月22日,福建省工商局下发《关于开展市场监管抽查工作的通知》,对探索和创新市场监管模式改革,建立和完善以随机抽查为重点的日常监督检查制度等工作作了部署。全省工商部门结合辖区市场主体监管重点和行业特征、商品特性、地域特点等实际,制定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的专项抽查计划或方案,紧紧抓住“抽”和“查”两个环节,扎实开展抽查监管工作。
第一是认真“抽”,随机确定抽查名单。注重将群众投诉举报的热点、难点行业和领域列入重点抽查范围,有效避免了抽查的随意性,增强了后续监管实效性,确保抽查工作的科学性、公平性。在抽查比例上,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和辖区工商所监管执法力量实际情况,确定抽查比例。南平市工商局研发企业抽查监管系统,完善系统导入数据、随机抽取、认领企业、安排检查、检查记录、审核公示功能,规范了抽查监管流程,实现抽查监管的全流程电子化运行。漳州市工商局运用电脑随机抽查软件,随机抽取确定检查名单,减少人工操作环节,并使用名单比对软件进行名单筛选,避免出现短期内重复抽查同一主体的现象。
第二是严格查,强化监督检查。在抽查内容上,既对企业公示信息和登记事项,也对市场主体日常经营行为进行抽查监管。在抽查方式上,组成专业执法队伍,采用现场检查、网络监测、电视、报纸等媒体信息监测等多种方式,对被抽查市场主体实施严格检查。漳州市工商局编发了《市场主体日常监管随机抽查操作指南》,规范抽查工作流程,指导基层全面建立市场抽查监管制度。综合全省各地抽查监管工作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类型:一是从抽取名单方式上看,有电脑随机软件抽取、表格式随机抽取和序号式随机抽取3种;二是从抽查内容上看,以对市场主体公示信息和经营行为的综合抽查为主,只抽查公示信息或经营行为的专项抽查为辅。
福建全省工商系统认真抓好抽查结果运用,在实施抽查监管前,通过当地政府网站或工商红盾网对抽查范围和抽查内容进行公告。在抽查中,根据确定的监管事项对市场主体开展抽查检查,依法规范制作每个环节监管执法文书和表格。抽查结束后,及时将抽查结果进行录入并公示。对经抽查发现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采取行政指导、责令改正、转立案查处、简易程序处罚等方式予以处理。三明市工商局每季度首月10日前,在三明工商红盾网上公示抽查范围、比例、内容及方式,各县级局在每季抽查工作结束后10日内公示抽查结果。漳州市诏安县工商局采用随机抽查和重点行业抽查的方式,加强对食品行业市场主体监管,并在政府信息网公示抽查范围、抽查数量、抽查内容和抽查方式等情况。全省对经抽查属正常经营的7495户企业及时将结果录入公示平台,发现问题2216户次,采取相应措施,责令改正,立案查处167件,罚没107.65万元。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对于后续监管提出了从“单一监管”到“综合监管”的要求。福建省工商局结合信用监督,取消巡查制,转变监管理念,先行探索开展市场主体抽查监管工作,推动形成以随机抽查为重点,专项任务检查、举报移送案件核查、无照经营查处、商品质量抽检和监管效能督查等多种监管方式并用的新型日常监管制度,维护市场良好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