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价格降得不实在市场反应有点凉
作者:吴博峰
图片


    资料图片

■吴博峰

“官降”成为近来车市的主旋律。4月至今,已有多家车企宣布官方降价。此次覆盖面之广,降价幅度之大,颇受外界关注。
  从目前来看,车市“价格战”有愈演愈烈之势。随着夏季销售淡季的来临,预计会有更多车企在市场压力下加入价格战行列中。
  目前经销商的优惠幅度虽然不小,但车企“官方降价”实际优惠及消费者的反应并不如预期。笔者走访北京部分汽车经销店时发现,销售状况与往常基本持平,并没有出现预期中的“井喷”现象。

  不完美:“官降”还要看车下菜碟

  众所周知,新车上市时,车企都会给出一个指导价,4S店随后在此价格基础上做出让利和调整,以便更适应当地市场的实际情况。
  而本次官方降价都是在指导价的基础上下调,而终端经销商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优惠。那么,在本次轰轰烈烈官方降价的背后,是真正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还只是促销的手段?
  笔者通过市场调查发现,这些车企的官降名单多是一些上市多年的老款车型,比如,通用旗下的科帕奇、北京现代旗下的ix35以及长安福特的福克斯等。这些车型在销售终端实际成交价格动辄跳水上万、甚至数万元。
  “雪佛兰科帕奇的市场销售情况本身就不是特别好,即使价钱降下来一些,对购车的消费者来说,也不是特别具有吸引力。而且该款车型平时的优惠幅度与此次官降幅度基本相同,部分车型的官降对消费者的成交价并无太多实际意义。”北京合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李学东对笔者说。
  虽然此次官降覆盖的车型如此之多,但新近上市的主力车型,以及受到消费者追捧的热门车型却大多并不在降价范围之内。比如,昂科威、新科鲁兹等,这既是受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也是保障厂商利润空间的需要。
  不仅如此,其他厂家也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同样的手段,如北京现代的ix25和索纳塔九,以及长安福特的蒙迪欧和新锐界,都不在降价范围之内。
  “新蒙迪欧与锐界不在厂家宣称的购置税优惠范围内,对于在免购置税范围内的车型,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像新福克斯、嘉年华,其在4S店的直接优惠幅度已超过免购置税所带来的让利,就按原来的优惠方式;像福睿斯、翼虎、翼搏,其在4S店的优惠幅度不及免购置税所带来的让利,那就给消费者免购置税,选择对消费者更有利的一种方式,但经销商和厂家的优惠不能叠加享受。”北京中汽福瑞福特4S店的销售顾问高杰表示。

  冷淡:官降<平时促销价格=市场没反应

  近些年,南北大众一直在国内销量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他们的一举一动会吸引很多双关注的眼球。一汽大众本次将POLO官方降价1万元,那4S店的反应如何?“我们店PO-LO的终端优惠是1.5万元,现在虽然官方降价1万元,但是我们还依然按优惠1.5万元来卖。朗逸厂家说是官方优惠1万元,但我们店是5000元现金加5000元礼包形式来促销。”一汽大众北京汽车贸易中心有限公司销售顾问陈涛如是说。
  无独有偶,这样的情况在上海通用同样上演着。
  降价后的优惠,都没有超过实际终端的优惠。以科帕奇为例,官方降价后,消费者只能享受5.39万元的官降优惠。对比此前5.3万元的降价,两者优惠并没有太大区别。即使是降价幅度较大的凯迪拉克ATS-L、SRX、CTS等车型,终端实际优惠早已超过6万元,官方降价均比不上终端的优惠。官方降价后,相当于车企还是把定价权交给了经销商。
  北京德驿通程汽车上海大众特许经销商销售顾问胡希宇对笔者说:“其实,每年汽车经销商都会在某一段时间推出降价活动,而今年汽车销售环境相比往年更严峻,再加上此次平行进口关税政策的推行,会对合资、国产车企生产商、经销商造成一定压力,所以此次降价是正常现象。”
  如此看来,降价口号虽然是喊出来了,但是降价却并非你想象中的那样美好。

  疑惑:消费者到手优惠咋没变

  “不是说众多车企官方降价了么,怎么和之前我来看的价格差不多?”上周末,笔者走访了北京多家参与“官降”的品牌4S店,听到不少消费者发出类似疑问,失望之情溢于言表。和许先生一样,近期不少消费者走进4S店后都有这样的疑问。
  多家“官降”4S店销售人员的解释也不尽相同:厂家宣布降价前,很多经销商已在降价促销了,而且力度甚至比厂家还大,现在不过是把经销商的暗降行为,变为了厂家认可的官方明降。
  笔者对多名消费者的调查显示,价格仍是消费者关心的第一因素,但这一因素却不一定能把购买欲望变为行动。一直持观望态度的消费者任女士则表示,新品多和降价当然是好事,多了选择余地。但市场价格还会不会再下降?她怕买车时间不长就降价。
  今年以来,各品牌车型数量与品种的增加,使消费者选择面非常宽阔,同时增加了对新品出场和更低价位的期望,降价带来的购买冲动会越来越小。
  对于习惯在购车前货比三家的消费者来说,此次官方价格下调后,他们发现自己看中的车型,如途观、帕萨特等车型,往往不在降价范围之列或降价区间十分有限。同时买涨不买跌的心态也令许多消费者持币观望。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4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7.97万辆和199.45万辆,比上月分别下降8.9%和11%;与上年同期相比,产量增长0.6%,销量下降0.5%。看似热闹的“官方降价”对持续疲软的全国车市究竟能有多大推动力呢?刚刚过去的4月车市是对降价的最好回应。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汽车·热线】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价格降得不实在市场反应有点凉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