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爱马仕在华首现5折促销
作者:戴岱


    ■本报记者 戴岱
  继今年4月香奈儿(Chanel)在中国地区降价后,奢侈品一贯的价格定位和固有的保值策略被逐渐打破。先是泰格豪雅(TAGHeuer)、百达翡丽(PatekPhilippe)、迪奥(Dior)、卡地亚(Cartier)、巴宝莉(Burberry)等品牌纷纷加入降价大军,如今,另一奢侈品巨头爱马仕(Hermes)也扛不住了,于2015年5月22日在中国地区设立折扣专场,首次以5折的价格展开促销。业内人士指出,奢侈品牌一味的高冷形态对消费者已不再具备吸引力,向时尚化、大众化转型才是奢侈品行业未来的发展之路,特卖或将成为常态。
  据了解,爱马仕折扣专场设立在香港金钟港丽酒店,参与打折的品类全部为服装产品。这也是其首次以官方名义打出如此低的折扣并开办特卖会。
  财富品质研究院有关人士曾表示,奢侈品要想避免在中国市场崩盘,并把消费留在国内,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降价。爱马仕此番折扣产品虽不涉及核心包袋系列,但部分产品侧面降价之意已十分明显。其首席集团执行官AxelDumas在此前公布2014财年业绩时曾表示:“品牌并非没有降价可能,公司会在2016年考虑该问题。”此外,部分业内人士认为,长期以来,爱马仕在中国地区的销售价格比在欧洲高40%,这也是其在华存在降价或促销空间的原因之一。
  此前数十年,奢侈品牌的主要营销手段是提价保值甚至宣称升值。2014年4月,众多奢侈品牌在华掀起一轮涨价潮,最高涨幅在15%左右,以弥补销量下滑带来的利润损失。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多数消费者不仅对此不理不睬,反而将消费转到国外,致使众多奢侈品牌的2014年在华业绩以大跌告终。“保值、增值只是营销噱头,一味涨价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奢侈品行业未来进行时尚化、甚至大众化转型才是明智之选。”财富品质院院长周婷指出,当消费群体处于购买奢侈品的初级阶段时,价格便成为主导品牌价值的决定因素。如今,单一凭借涨价来保持吸引力的做法对成熟消费群体已不适用,他们反而对产品理念、产地、流行因素等更为看重,消费更加趋于理性。周婷预计,今后,奢侈品的保值增值也将仅限于极少数且具有纪念意义的产品,而特卖也许会成常态。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4 版:生活·时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爱马仕在华首现5折促销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