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央行双降 理财何方
作者:聂国春
图片


  股市连续两周急跌20%后,央行降准降息及养老金入市等消息引发股市再起波澜,高开跳水或深V反弹,让股民陷入艰难抉择——

■本报记者 聂国春

  在股市连续两周急跌20%后,中国人民银行上周六宣布,自6月28日起定向降准0.5%并同时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0.25个百分点。而周一沪深两市收盘却仍呈现大幅下探趋势。但周二在社保基金入市征求意见等利好消息刺激下,市场呈现深V反弹格局。直落之间,抄底还是割肉?一时,理智还是冲动,成为股民两难之选。
  而对于更多理财产品,百姓又该如何抉择?

“双降”为股市提供支撑

  虽然今年央行多次降准降息,但降息降准并用,历史上并不多见。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定向降准并结合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重点是要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优化结构的重要功能,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继续发挥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直有下调的空间,主要看选择的时点。央行此次降息、降准的确和资本市场出现的暴跌、极度不稳定有关。
  今年一直在呼吁散户关注股市风险的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用“及时雨”来评价“双降”。李大霄认为,央行降息25个基点降准50基点,维持货币市场的宽松环境,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效应对年度中期流动性压力,利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对经济增长有重要的稳定作用。虽然降息降准的利好作用并不能够对冲绝大部分股票绝对高估后的下行压力,但是可以对市场大幅波动起到重要的减缓作用。
  华泰证券金融分析师罗毅也表示,此次“双降”保守估算可以释放基础货币1200亿元以上,乘数效应下放出总资金量空间可达6000-7000亿元,利于提振市场士气。
  事实上,央行“双降”后,本周一股市仍下探至3800点,周二午盘才在养老金入市、证监会连续发声等多项利好后大幅反弹。

理财可关注P2P和债市

  央行“双降”虽然利好股市,但在银率金融研究中心理财组分析师闫杰看来,对于偏爱银行理财产品的消费者来说,偏利空。
  降息后,一、二、三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至2%、2.6%、3.25%。记者从各大银行网站看到,工农中建交五大行步调一致,将定期存款利率确定为一年2.25%、二年 2.75%、三年3.25%,一年期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12.5%。除五大行外,各家银行存款利率有所差别。例如,招行一到五年期存款利率上浮程度和五大行相同,浦发、中信、兴业、光大、民生、广发等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一年期利率均上浮25%,达到2.5%,其他档次利率也不同程度地高于五大行。江苏银行上调幅度更为亮眼,一年、二年、三年、五年期利率分别上浮至2.58%、3.28%、4.1%、4.6%,上浮幅度超过40%。与上次降息一样,本次降息后,目前尚未出现存款利率“一浮到顶”至基准利率1.5倍的情况。
  闫杰建议,偏爱银行定期存款的投资者,存定期时要货比三家,选择存款利率较高的城商行更为划算。在世界进入利率下行周期时,对于流动性要求较低的老年投资者而言,五年期存款非常合适。
  随着存款利率的下降,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也持续下行,而余额宝类的“宝宝军团”也风光不再。对此,闫杰表示,短期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银行在售的高收益理财产品,长期投资的话,建议投资者关注债券基金和一些优质P2P平台理财。
  P2P平台金信网创始人、首席运营官安丹方也认为,本次降息、降准,将利好于股票、股票基金为主的进取类理财产品,但不利于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例如,银行理财类产品及宝宝类产品收益会相对下降。不过,对股市的提振作用有限,部分投资人可能将资金转战股市。虽然P2P网贷的收益率也可能出现下滑,但是由于降息降准有利于改善实体经济,降低借款人融资成本,提高资产质量,坏账率也会随之降低,这样投资人的风险也会变小。

百万房贷月供少157元

  本次降息,个人住房公积金5年以上贷款利率由调整前的3.75%降为3.5%左右,商业贷款基准利率也由调整前的5.65%下调为5.4%左右。
  由此计算,买房时商业贷款100万,贷款期限30年,利用等额本息还款法,降息后每月月供减少157元左右,总利息共减少了5.65万元左右。如以公积金贷款额为80万元,贷款年限30年为例,月供少还112元,30年少付利息4万元。
  值得提醒的是,老借款人一般会从明年1月1日起按新利率还款,而新借款人在与银行签订合同时要咨询清楚,是否按6月28号后的利率计算。
  北京伟嘉安捷表示,央行“双降”对于下半年的房贷市场将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会给楼市带来新一轮热度,因此,刚需一族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是否入市。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要闻·导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央行双降 理财何方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