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虹工程技术中心总经理潘晓勇做客《对话新国企·聚焦中国智造》系列访谈时表示,“创新”是长虹的DNA,未来5年,长虹计划通过智能制造、智能交易、智能研发构建三位一体的智能平台,实现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同时推动产品制造技术升级。
据悉,长虹在多年前就将工业信息化作为重点工作推进,如今信息化已全面覆盖了长虹的研发、制造、物流、财务、营销等运营环节,信息化不仅让长虹的人效、物效、财效等基础管理全面提升,而且成为当前长虹实施智能战略,推动智能制造、智能研发、智能交易的智能化系统管理三大平台。
潘晓勇表示,智能化系统管理平台为长虹智能战略保驾护航。长虹的智能战略提出将智能化、网络化和协同化作为新的三坐标体系的发力方向,通过各类智能终端、云服务平台、大数据商业模式的开发,最终在互联网时代激活长虹原有业务并且获得新的竞争力,并通过USO(营销业务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MES(制造执行系统)等信息化管理系统与客户进行交互,打破消费者和工厂之间的围墙。
潘晓勇指出,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带动下,家电业有望迸发创新活力,智能家居领域布局则为传统家电行业打开新的蓝海。潘晓勇表示,智能制造作为长虹三大平台之一,是长虹智能战略稳步推进的保障,将成为长虹的核心竞争力。
2013年,长虹提出了以“智能化、网络化、协同化”为重点的“新三坐标”智能战略,率先布局家庭互联网。在长虹的构想中,未来的家电将通过网络协同构成一个整体,在大数据云端的支撑下为家庭成员提供管家式的服务。
2014年,长虹提出“全面拥抱互联网”,将互联网基因植入长虹,继而建立以消费者“痛点”为导向的设计、制造、交易体系,最后引导整个企业更新换代。这一年,长虹让消费者扔掉了电视的遥控器,让冰箱实现了云图像识别,更让空调开始感知人体的温度。这一系列CHiQ产品的发布,标志着长虹“智能战略”的正式落地。
2015年,长虹在“互联网+”的浪潮下,全力推进产品经理负责制,同时,在长虹全力以赴扎实推进智能战略实施的基础上,加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打造智慧教育这一新的增长点。
未来5年,长虹计划通过智能制造、智能交易、智能研发构建三位一体的智能平台,实现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同时推动产品制造技术升级,发展一套能够支持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智能制造系统,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