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文郁
7月15日,记者从沈阳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3月末,沈阳市做出加快智慧沈阳全面建设的重要部署,并于6月初为沈阳市大数据管理局揭牌,其规格之高、机构设置之全、管理职责之宽,在国内尚属首例。当天,沈阳大数据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大数据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全国首家由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数据运营公司,标志着智慧沈阳建设运营管理主体架构从部署阶段推进到实质落地阶段。
网络建设支撑智慧生活
沈阳大数据管理局局长陈大为向记者介绍,作为智慧沈阳中的智慧民生范畴,主要包括手机智能门户、市民卡、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智能交通、智慧教育、智慧人社、智慧社区、智慧旅游和完善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等九个方面。
记者获悉,按规划到2015年底前,沈阳市由联通、电信、移动、铁塔、有线承担的信息通信基础网络建设,将达到城区(四环内)全部具备100Mbps光纤接入能力,光纤覆盖率达到100%;宽带用户平均接入速率达到30Mbps;4G无线网络覆盖率达到99%;有线电视用户光纤到楼、入户双向覆盖率达到100%;手机智能门户和市民卡开始运行,无线WiFi覆盖热点区域较目前翻一番,其中免费无线WiFi占比达到80%以上。
有了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再加上有关部门对大数据的综合运用,陈大为举例为记者描绘了一个普通市民利用大数据看病的场景——市民通过安全、高速的WiFi网络登录手机智能门户,在健康信息平台上预约挂号,在智能交通系统中预约停车位,通过市民卡支付停车费、挂号费和诊疗费。
陈大为说,通过这一场景不难看出,现在市民上网慢、看病难、停车难、交费烦等问题,在利用大数据后将会得到有效缓解。今后随着各类智慧民生应用建设进程的推进,涉及生活其他方面的便捷场景还会更多。
政府主导大数据开发利用
沈阳大数据公司蔡董事长表示,大数据产业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刚刚起步,普遍的观点认为,全球大数据的开发和应用还不到5%,可以说是一个未被开采的金矿。但到底该如何开发,方方面面也都在探索。基础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回报慢、风险高,一般企业不愿意做或也无力完成。公司将从事一些基础性数据的采集、处理、提炼、应用等工作。
陈大为向记者介绍,沈阳大数据公司是由沈阳创业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代表沈阳市人民政府和东网科技有限公司出资发起成立的混合所有制公司,一期注册资本2000万元,创投集团出资1020万元,占股51%;东网科技出资980万元,占股49%,全部以现金出资。
陈大为强调,政府相对控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首先,是要带动沈阳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但为了确保公司发展方向与市委、市政府总体战略部署保持高度一致,因而需要政府相对控股;其次,大数据资源已是等同于土地、资金的城市战略性资源,政府掌握着80%以上的数据信息,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要求,党政部门提供给服务商数据的管理权、归属权、安全责任由党政部门负责。因此,需要政府相对控股,确保大数据资源安全、有序、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大数据将实现宽应用
目前,“互联网+”在各行各业越来越多地由概念转变为行动,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有关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达到767亿元。预计到 2020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 8228.81亿元,大数据产业将是各城市下一轮产业升级和竞争的制高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沈阳大数据公司经营范围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开发、处理、服务和销售,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城市信息系统的研发及销售;承担全市大数据资源的整合、应用、开发、服务和运营,负责搭建大数据应用与服务平台,以实现移动门户、市民卡、时空云、特色数据定制、精准营销、跨领域的数据融合、工业大数据、虚拟制造、供应链重组与整合等各方面应用。其目标定位兼顾社会公益价值和市场经济价值,旨在协助政府构建城市级数据产业基础,促进数据创新应用,助力政务、行业、企业等各领域数据资源开放与资产化。下一步,该公司将坚持开放的原则,与东软集团等公司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逐步引进行业内理念超前、技术领先、资金雄厚、大数据资源丰富的其他战略投资者入股,按照“真诚合作、优势融合、互惠共赢”的原则,共同发展沈阳市的大数据产业。
陈大为表示,智慧沈阳建设将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支撑,为创新改革试验、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