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蔚
即便在楼市调整、成交低迷时期,有一种楼盘也常常能逆势而动,开盘动辄人山人海——这就是配建了名校的学区房。但记者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买房时售楼员对学区房吹嘘夸耀,等真正住进去时却发现不一定有那么好。”对于购房者来说,遇到这样的事情无疑要蒙受巨大损失,如何才能避免?
热销楼盘多配名校资源
在北京,老城区的学区房难免有老、破、小、贵等缺点,新建楼盘似乎可以规避这些问题,如果还能与名校对接,那就再完美不过了。于是,是否有完善的教育资源配套往往直接决定了楼盘销量的好坏。记者查阅近几年北京住宅楼盘销量排行榜发现,在成交前20名的楼盘中,多数都配建了名校资源,从红黄蓝双语幼儿园到北京小学、育英学校、北京四中、人大附中等,优质教育设施常常是这些楼盘的标配。
有了“名校”傍身,楼盘的身价自然不菲。记者发现,北京大兴某楼盘在刚开始销售时没有宣传其配套学校是某知名小学分校,房屋销售一直不温不火,价格基本保持在每平方米2.5万元左右。自今年春季该楼盘与某知名小学分校正式签约,并宣布将于明年秋季开始招生后,开发商加大了“买房上名校”的宣传力度,楼盘销售一下子火了起来,每平方米房价也上涨了近2000元。记者近期对该楼盘走访时发现,每天至少有几十位业主前去看房,十来位置业顾问忙得不可开交。
据记者了解,开发商引入教育配套的流程大多是这样的:土地出让时,公立教育配套情况一般都已由政府规划完毕,开发商只是负责校舍建设,建好后交付教委统一使用。“至于房企操着教委的心,主动张罗引进名牌学校的做法,说白了就是为了做营销。”业内知名专家陈国强对记者直言不讳地表示。
名校配套不一定靠谱
陷阱一 :文字游戏。张女士的儿子今年才两岁,她就开始琢磨着在北京给孩子买套学区房,让孩子从小读名校。由于市区的学区房价格太贵且房龄较老,家住昌平区的她最后选择了一处新建楼盘。“这个楼盘一直宣称‘毗邻××名校’,而且我去看房时也注意到,学校离该楼盘确实非常近,步行5分钟就到了。”张女士对记者说,交房后她才发现,不少业主在组织维权,因为这个小区并非是名校学区房,只是距离名校比较近而已。
陷阱二:虚假宣传。黄先生买房时精挑细选,最终选择了位于北京北部地区的某楼盘,原因是该小区在宣传时一再强调自己已与某知名小学签约。然而,到了孩子快上小学时,黄先生慌了神,因为那所知名小学迟迟没有到位。
于是,众多与黄先生情况一样的业主去找开发商讨说法,但对方却推诿责任,称引进哪所学校不是由开发商决定的,让业主去找教育部门。业主们就这样来回奔波了几个月,得到的答复却始终是“正在协商中”。孩子入读名校泡了汤,黄先生觉得被开发商狠狠地忽悠了一把。
陷阱三:联合办学。李先生买房最关注的就是学区。他认为:“买学区房不仅意味着以后孩子上学很方便,更重要的是,学区房可以保值增值。”出于这样的想法,李先生刚结婚就买了一套配建名校的学区房作为婚房。
可交房后开发商的态度360度大转弯,先是迟迟不建学校,等学校终于建好后,原先信誓旦旦承诺引进的名校却变成了普通中小学和名校联合办学。陈先生认为,这样的联合办学其实只是原有的普通学校挂上了名校的名头,明显是“挂羊头卖狗肉”。
名校承诺应写入合同
记者发现,承诺引进名校且入学纠纷较少的开发商大多具有大型国企背景,其在资源协调方面具有先天优势,这种开发商的软实力对楼盘的整体品质有较大影响。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如今有不少楼盘在学区还没有确定的时候,就大肆将其作为卖点宣传,所以购房者在买房前应提前咨询相关教育部门、居委会,查询该项目的学区是如何划分的,不要轻信开发商的说法,草率买房,否则会给维权带来困难。因为,因不是名校学区房而耽误孩子上学所造成的损失,存在难以量化、举证困难、索赔难等问题,购房者的损失难以得到补偿。
根据《最高院商品房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三条,商品房的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为要约邀请,但是出卖人就商品房开发规划范围内的房屋及相关设施所做的说明和承诺具体确定,并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订立以及房屋价格的确定有重大影响的,应当视为要约。该说明和承诺即使未载入商品房买卖合同,亦应当视为合同内容,当事人违反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也就是说,要想追究开发商的责任,必须是商品房开发规划范围内的房屋及相关设施。但一般来说,学校很少在这个范围内,仅凭楼书和广告,一旦学区的承诺不能兑现,购房者的维权将十分困难,因此建议消费者买房时将名校承诺写入合同。”隆安律师事务所陈律师对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