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已进入中国10年之久的日本品牌无印良品(MUJI)宣布,计划在2015年下半年下调中国市场263个品类的商品价格,平均降价幅度达20%。而就在2014年秋季,其曾在中国对107个品类商品试水降价,平均降幅为17.5%。对于不到一年时间两次大幅降价的举措,无印良品在解释中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直言欲通过价格优势进一步扩大消费层,争夺中国市场份额。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短期来看,无印良品的降价策略或可改观其营收状况,但从长远来看,若想扩大市场占有率,恐怕还需要对定价机制进行根本性改革。
高价策略显弊端
无印良品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2007年被引入中国,曾凭借新颖的商业模式,一度俘获众多中国消费者的心。然而,随着品牌多样化的崛起,其高价策略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一直以来,无印良品在中国的定价都比在日本高出一倍多。”长期旅居日本的刘广文告诉笔者,以无印良品所销售的一款拉杆行李箱为例,其在国内的售价高达1598元,而在日本的售价仅相当于人民币900元。
即便是在中国本土,无印良品的售价也远远高于其他同类品牌。笔者走访发现,其所售的一款珠地网眼棉布水洗短袖衬衫的价格为378元,而在优衣库,相同质量款式衬衫的售价仅为149元。“这样的价格实在缺乏诚意。”消费者邱明明对笔者表示,对于像她这样的工薪阶层来说,无印良品的售价让她可望而不可及。
降价成大势所趋
无印良品此番降价分为两个时间段:按照计划,其先于8月下调118个品类商品的价格,再于12月下调145个品类商品的价格。“8月将率先对服装、杂货等商品进行降价,但目前我们还没有接到具体降价方案的通知。”无印良品北京北苑店的销售人员表示。
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理事王福重看来,价格是稳定市场的唯一利器,而无印良品起初的高价策略无疑是自设藩篱,隔断了中国消费者的购买热情。“消费者对无印良品定价的合理性本就不认同,在此前提下,降价是大势所趋。”
定价机制待转变
“随着消费升级,中国市场的价格野蛮期已经结束,人们的消费将逐渐趋于理性。”王福重表示,受此影响,过去优质高价的产品已不能再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若无印良品不调整现有的定价机制,向优质低价方向发展,则其有可能被逐渐边缘化,甚至面临退出中国市场的危险。
对于定价机制的调整方向,王福重认为,无印良品应将“撇脂定价”(指在产品进入市场初期时将价格定位在较高水平,一段时间后再逐步降低价格使产品进入弹性更大)策略改为“渗透定价”(在产品进入市场初期时将价格定位在较低水平,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策略,让品牌积极主动地迎合80后、90后等新生群体的消费需求。假以时日,其或将凭借亲民价格占领更多市场份额。
(柳遥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