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频繁“刷机”不算维修
小王购买了一款某品牌智能手机,在手机店试用时觉得该手机屏幕大,上网速度快,拍照清晰。他爱不释手,尝试安装各种软件来增加手机功能,一个月后,他安装某软件时手机突然死机了。小王拿到售后去维修,维修人员检查后告知小王该软件和手机系统不兼容,需要重新“刷机”,经重新“刷机”后,手机恢复了正常。可是没过多长时间,又出现同样的问题,售后维修人员说系统有故障,还需要重新“刷机”。几次下来,小王心有余悸,就只安装了常用软件,结果仍然出现频繁死机的问题。小王认为该机质量有问题,要求换货。售后人员却说该机没有维修记录,不符合换货条件。小王很纳闷,自己明明来了好几次,为啥没有维修记录呢?售后说,刷机不在维修记录范围之内,不能算作维修。无奈之下,小王只能接受不停刷机的服务,但保修期过后,刷机是需要收费的,这台手机成了小王的麻烦。
【问题】软件故障维修“不算数”
目前,智能手机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一是售后维修存在盲点,相关法律法规空白。由于《移动电话机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只对商品硬件故障做出规定,对软件方面故障没有明确规定,当消费者智能手机出现功能性故障时,部分经营者以软件出现故障为由加以维修,维修后,不填写维修记录,规避退换货责任。
二是二维码大行其道,手机支付蕴藏风险。现在很多网站推广手机支付功能,但某些黑客盯上手机支付领域,制作了一些扣费、偷取个人银行卡信息的二维码混杂在其中,稍不注意就会中招,轻则被安装扣费软件,损失话费,重则银行卡和支付宝等重要信息被盗,损失钱财。
三是个人信息遭泄露,智能手机成帮凶。智能手机有可能把你出卖了,比如,有些软件偷偷地收集消费者通讯录、短信和通话记录等个人信息,上传到软件公司,某些软件公司整理后很有可能贩卖给商家进行谋利。
四是窃取消费者地理位置,发送虚假欺诈信息。大部分智能手机都有GPS定位功能,地理位置已成为主要的窃取目标,部分恶意软件存在盗取用户地理位置的能力,采用如发送包含地理位置编号的手机短信,并根据卫星地图定位感染目标所在区域的方法窥探用户的位置隐私。黑客可借此分析、了解用户习惯并有针对性地推送广告内容和传递各类虚假欺诈信息。
【提醒】不要随意下载和扫码
面对智能手机所带来的问题,要从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防范入手,确保安全。
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消费者维权力度。《移动电话机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是2001年11月15日起施行的,距离现在已经过去14个年头了,随着手机市场发展的突飞猛进,该规定存在着一定滞后性,当务之急,要对手机三包规定进行“升级”,明确手机软件问题的故障认定,确定消费者和厂家各方的责任和权利。
二是消费者加强安全意识,不随意下载和扫码。首先,要在官方APP商城下载软件,不要下载、安装来路不明的软件。在安装软件时,仔细阅读安装说明,不要求快,一味点击“下一步”按钮;其次,手机支付要谨慎,蝇头小利要不得,现在手机不仅仅是一个通话工具,还是我们的钱包,很多人把银行卡、支付宝都绑定在智能手机上,所以,消费者在支付时,一定要仔细辨别真伪二维码,不要见码就扫。
三是手机厂商应重视智能手机安全性,让消费者放心。提高手机安全性,一方面可以通过硬件加密,如部分手机使用指纹芯片,提高手机安全,另一方面安全软件厂商及时更新病毒库,不断升级手机安全保护网,将恶意软件、木马程序等有效阻断在入侵的“第一公里”。 (张乐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