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随着天气转凉,猪肉又进入了传统的销售旺季。 董芳忠/摄
■本报记者 李建
金锣集团生产的生鲜肉被抽检出含有“瘦肉精”,9月1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这一消息后,“瘦肉精”话题再次引起公众关注。本报记者梳理今年以来有关部门食品抽检及执法情况通报材料发现,尽管国家早已严禁“瘦肉精”用于饲料及畜牧生产,但在不合格肉品黑榜上,“瘦肉精”仍不时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彻底根除“瘦肉精”,对企业及监管部门来说,仍然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瘦肉精”魔影频现
9月1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今年2月至6月食品抽检结果,有65个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金锣肉制品集团公司兴隆分公司生产的猪后臀尖肉被检出“瘦肉精”物质沙丁胺醇。兴隆分公司随后要求复检,但在规定期间内并没有完成复检,经食药监总局复核,结果仍是不合格。
此前,7月2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公告显示,今年5-6月抽检的420批次畜禽肉样品中,有11批次不合格,标称生产企业名称为“北京森顺恒发商贸有限公司”的前臀尖以及哈尔滨大江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猪里脊肉都被检出“瘦肉精”物质西马特罗。
今年3月,深圳市市场稽查局执法人员根据群众举报的线索,对嘉鸣公司存放该市龙岗区平湖街道仓库的6100多吨冻肉进行抽检,798批次冻肉制品中有87批次被查出含有“瘦肉精”。
本报记者梳理5年来权威媒体公开报道发现,“瘦肉精”上一次引爆食品安全舆情是在2011年3月15日,当事企业是知名肉制品企业河南双汇集团下属的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在央视3·15晚会上,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采购部业务主管承认,该厂的确收购了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所谓“加精”猪,而且收购价格比普通生猪还要贵一些。
消费者的担忧
本报记者了解到,食药监部门在食品抽检中发现的沙丁胺醇和西马特罗,均属于俗称瘦肉精的β-肾上腺受体激动剂类化合物。由于长期食用会导致健康风险,农业部规定该类药物为“禁止使用的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不得检出”。
记者从河北省农业厅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了解到,上述药物能够促进动物体蛋白质沉积、促进脂肪分解抑制脂肪沉积,提高瘦肉率,但对人体毒副作用巨大,我国从1997年开始,即已明令“瘦肉精”不得使用于饲料和畜牧生产中。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有关专家告诉记者,“瘦肉精”进入动物体内后主要分布于肝脏,还可存在于脑、肾。人摄入后在体内存留时间较长,因其对心脏和神经系统有刺激作用,容易引发心急心慌、恶心、呕吐,肌肉颤抖等症状。长期食用,还可能诱发恶性肿瘤。而且这类物质性质非常稳定,需要加热到摄氏172度才会分解,所以正常的烹饪不能破坏它的毒性。
“本来冷鲜肉就比一般的鲜肉价格高,消费者花钱买就是冲它的品质,谁想到金锣这样的大品牌也会出这样的事?”“你说我们能咋办?只能是不买太瘦的肉。”9月12日,正在石家庄裕华区金马小区附近菜市场买肉的几位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听到记者提起的话头,连连摇头。
查找并公布原因
记者了解到,这是今年以来金锣产品第二次因质量问题被国家食药监总局通报。今年2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显示,金锣集团旗下的通辽金锣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金锣王特级火腿肠,被检出菌落总数超标12.6倍。
一年之内两次曝出质量安全问题,金锣集团作何回应?从9月13日开始,记者多次致电金锣肉制品集团客服电话联系采访,对方表示会与集团有关部门联系,尽快给予回应。截至记者发稿前,金锣方面未作任何回复。一位肉制品行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目前金锣集团对媒体的相关采访采取“冷处理”方式,以避免舆论再度发酵。
记者从工商部门了解到,兴隆公司是金锣集团专门从事冷鲜肉生产的分公司,地址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
行业人士分析认为,金锣分公司产品此次被检出“瘦肉精”反映了金锣集团在企业快速扩张过程中,集团对于分公司产品质量监管不力的现实。
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底,金锣集团作为肉食行业领军企业代表,曾在山东肉制品质量安全分析会上发言,介绍该企业在食品安全体系建设上的成功经验。金锣副总裁郑培清称,金锣仅在去年便投入1.5亿元对生产线进行改造,建立了覆盖所有产品的安全检测体系。
“今年已经两次因质量问题被通报,说明金锣集团的安全检测体系还存在严重的漏洞。”河北省消协社会监督部负责人冯贺分析认为,食品安全出了问题,作为知名企业,金锣集团应引以为戒,及时对生产、养殖、采购等环节进行排查,找出问题原因,并向消费者公布相关信息,以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
不小的考验
“瘦肉精”在生猪行业为何屡禁不止?河北省畜牧兽医学会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分析说,喂食“瘦肉精”的生猪生长期短、出栏快,是一些养殖户受利益驱动购买、使用“瘦肉精”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市场需求也刺激了这种短视行为。喂食过“瘦肉精”的猪,因为肉色好看、瘦肉也多,受到一些“不明真相”的消费者欢迎。个别地方竟然出现了“瘦肉精”生猪收购价格高于正常猪的怪现象。
根除“瘦肉精”是个艰难的工程。据统计,我国一年生猪出栏量6亿头,由于养殖户分散,养殖数量多,执法人员进行全面检验检查存在极大的难度。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分析认为,我国农村是个熟人社会,收猪的、卖猪的、宰猪的、验猪的,大家都认识,都是交易中的既得利益者,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容易让“普遍”违法成为现实潜规则,这也是农牧业食品安全监管上的漏洞与难点。彻底根除“瘦肉精”,对相关企业及监管部门来说,仍然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消费提醒
鉴别有便招
河北省消协消费指导部主任杨志强提醒消费者,为避免买到 “瘦肉精”猪肉,对于过瘦的猪肉要保持警惕。一般含有“瘦肉精”的猪肉肉色较深,肉质鲜艳,颜色为鲜红色,纤维比较疏松,时有少量“汗水”渗出肉面,皮下脂肪层明显较薄,通常不足1厘米。
(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