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很时尚,但功能太差,还没有独特的技术亮点。”作为新兴电子产品,智能手环自问世以来就面临着尴尬的市场境遇——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胡军
当健康与运动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IT界也不失时机地相继推出以健康或运动功能为主要卖点的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在刚刚结束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上,相关产品成为全场最大亮点,风头远超智能手机和各类平板产品,成为增长最快的新领域。
然而,作为时尚新颖的新兴电子产品,技术门槛并不算高的智能手环,自一问世就面临严重的同质化竞争,迅速引爆品牌和价格恶战。某品牌79元的单品价格,一步到位地锁定了智能手环市场的尴尬。部分品牌不得不将旗下的智能手环,定位为手机配件或者智能手表的过渡产品。“有点智而不能。概念很时尚,但功能太差,还没有独特的技术亮点”,对于智能手环市场的现状,从事可穿戴市场开拓多年的某知名品牌负责人李先生毫不避讳:“甚至可以说,智能手环还游走在高级玩具的边缘,真正的消费需求并没有得到体现。”
定位误差缺乏标准
目前智能手环市场有200多个品牌、数千款产品在售,价格从几十元到2000多元不等,功能范围五花八门。然而,消费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部分强调定位功能的智能手环产品,定位精确度远没有厂家宣传的那么高。尤其是在城市复杂状况下,有的产品定位精度竟然显示为70-100米。
“现在都声称自己的产品采用多种定位技术,定位精确到5米或10米,真正用起来,发现定位精度远没有企业宣传的那么高,这种现象太普遍了,”对于智能手环的定位功能,北京某知名IT研究机构专业分析师陈先生用了一个网络流行词来形容:“100米算好的了,有的误差甚至可以达到半径300米-400米。”
据陈先生介绍,目前国内使用的定位信号主要有两个,一个是GPS,一个是北斗。GPS提供的民用信号在结合地图使用的情况下,单点定位精度都可以达到3米左右。北斗系统的单频点定位精度可达到10米,基于两个频点的,可以提高到米级的定位精度。而且,智能手环产品由于有地图底图的纠正,不管是导航还是定位,精度都应该可以控制在10米以内。不过,目前国内对于智能手环等民用设备的定位误差,尚没有统一的标准规定。
对于部分市场在售的智能手环产品定位精度误差明显偏大的现象,北京某军用电子设备研究机构技术专家赵先生表示难以理解:“目前不管GPS还是北斗,开放给民用市场的信号精度都不可能是这个级别的,误差百米以上,比普通手机的定位精度都要差得多了,100米误差相当于搜索范围扩大到3万多平方米,这样的应用确实有点不好理解了。相对来说,国内如果采用北斗民用信号的话,误差应该至少可以控制在10米以内。所以,既然搞定位,就应该有统一的标准,不能太离谱了。”
运动数据误差大
近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做了一项研究,旨在了解强调运动功能的智能手环所计量的运动数据是否准确,以及相比手机本身是否更准确,结果发现,智能手环测量的相关数据误差比手机大。
“本来花钱专门买一个强调运动功能的智能手环,结果准确性还不如在手机上下载一个免费计步APP软件,”听到这个消息后,北京消费者高先生感觉很诧异:“不是宣称高科技产品的吗?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各大品牌推出的智能手环产品,产品生产方式大多采用代工模式,甚至多个品牌采用同一代工厂生产,其内置的软件基本都是外包或采购的。以计步软件为例,全球市场上用于计步的软件数量非常有限,基本原理就是根据人体关节的震动来推算步数,是一个模糊的计算模板,并没有任何个性化的数据生成模式。同时,由于定位精度的问题,软件根据步数计算出来的卡路里消耗数据也会产生相应的误差。“我还真自己测试过,我有一个传统的专业计步器,加上手环和手机,外出的时候同时打开,经常发现三个数据不一样,有时候差别还挺大。”对于智能手环运动数据误差较大的现象,某国际知名数码品牌北京地区负责人周先生认为不太正常:“既然强调运动功能,就要为消费者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参考,像现在这样只能算是个娱乐性的时尚产品。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智能手环应该向功能性产品方向发展。”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