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深追劣质注射器牵出药品回扣第一案
作者:李方
图片


    ■本报记者 李方
背景
  1996年5月29日,记者在一家媒体上看到一则简讯,湖南省常德市多名患者,在肌肉注射后出现“烂屁股”怪病。记者马上意识到,这个“怪病”会不会是假冒伪劣“一次性无菌注射器”作祟所致?为弄清真相,记者迅速行动。
回顾
  1996年,由于一次性注射器技术的准入门槛较低、生产工艺不复杂,行政审批相对药业简单,国内正式注册的一次性塑料注射器企业达数百家之多。而未注册、违法生产、销售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地下手工作坊,更是难以计数。
  报社相关领导听完记者汇报后,对这一线索给予高度重视,派出两名记者赶赴常德进行采访调查。
  到达常德,记者在取得当地工商局全力支持后,赶赴常德市人民医院探视患者。
  记者看到,数十名患者注射部位溃烂成香烟粗细的“瘘管”。“瘘管”周围皮肤红肿坚硬,皮下组织则大面积深部脓肿。严重者,波及臀部肌肉的1/5。患者住院治疗期间虽经多次手术,依然无法遏制溃烂蔓延之势。
  在当地工商局支持、配合下,记者经过深入调查采访,终于确定患者感染原因是所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存在问题。所有存在问题的注射器,均源自常德市卫生防疫站所属卫发贸易公司。
  从1996年7月到10月间,记者经过连续3个月的采访调查,终于把案件背后的黑幕挖掘出来。本报在头版头条,分4次对调查进展及处理结果进行了报道。
  经调查,涉案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由江西省进贤县长山乡不法商贩供货,系假冒“上海医用诊察仪器厂”的产品。这些假冒产品包装封口不严,内有灰尘,很多针尖已弯曲,针头与注射器连接部位松动,漏液漏气,注射器刻度有明显剐蹭痕迹。数万支造假产品,经过专业监管部门、常德市卫生防疫站渠道,进入常德各级医卫系统,根本原因是有关部门被不法商贩利用“回扣”缴械放行。
  案情明晰后,常德市工商局执法人员将常德市卫生防疫站所属卫发贸易公司尚未销出的2.5万支伪劣注射器全部收缴。湖南省工商系统采取行动,将已被销往岳阳、株洲、衡阳等地的伪劣注射器悉数收缴。
影响
  国家工商局有关领导看到相关系列报道后,批示认为“这是一起典型的利用回扣经销假冒伪劣医疗器械的案例”,将本案列为1996年全国十大损害消费者权益典型案例之一、1996年打击药品回扣第一案。
  当时的国家医药管理局紧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巡回监督检查制度。中央、地方媒体根据本报系列报道,对案件做跟进报道。各地有关部门纷纷采取专项治理行动。假冒伪劣一次性注射器泛滥势头,从此得到根本性遏制。
  1996年10月9日本报刊登的《生命不该如此之轻》获得中国产业经济好新闻一等奖。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9 版:回顾篇·捍卫生命安全】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深追劣质注射器牵出药品回扣第一案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