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是广州车展举办第二届电动汽车展,展区面积扩大一倍,参展车型达60款——
■吴博峰
11月末,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入冬,28度的气温是笔者到达广州的第一印象,而这样的温度恰好和今年“火”了一把的新能源汽车市匹配度极高。
今年以来,随着国家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取消电动车限号限行、新能源车补贴等政策落实,我国新能源车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新能源汽车生产181225辆,销售171145辆,同比分别增长2.7倍和2.9倍。
面对这种发展趋势,汽车制造商也纷纷响应。保时捷、宝马、大众、丰田、长安、比亚迪、江淮等20多家国内外车企都集中在本届广州车展这个舞台上,将各自新能源汽车产品与公众见面。
今年已是广州车展举办第二届电动汽车展,和首届相比,有哪些变化,又将对未来新能源车发展有何引领作用,这都成为业内外人士关注的话题。
自主品牌发力纯电动车型成为主力
随着新能源产品和技术的不断成熟,此次亮相的纯电动车在续航里程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现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很快,时隔几个月可能就会有些新产品投入市场,且技术不断得到提高,像北汽旗下首款A级电动车EU260,同台携手展出在售车型EV200,及名为EV220的全新三厢轿车均已实现续航里程在300公里左右的标准。”北京汽车新能源技术讲解员罗永宁说道。
近年来,紧追政策风向标的自主车企,大多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电动车热潮中。但摇摆的技术路线、有限的研发费用,令大多数自主品牌企业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上少有建树。
比亚迪销售顾问常雨在谈及产品规划时表示,比亚迪计划于两三年内再推出多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同时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产品布局上,比亚迪拟于2016年推出“汉”、“明”两款车型,每公里油耗都将低于2升。
另一家自主品牌——上汽乘用车的新能源汽车战略第二阶段仍坚持混合动力、插电式强混和纯电动“多条腿”走路,但考虑到充电设施尚待完善,而油电混合动力补贴也尚未出台,上汽将下一步新能源汽车的主流技术锁定为Plug-in,即插电式强混。目前,上汽插电式强混荣威550Plug-in已上市,又在本届广州车展上推出了荣威E950。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在本次广州车展前夕的11月18日,吉利汽车发布了名为“蓝色吉利行动”的新能源发展战略,计划到202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90%以上。由此可见,吉利在未来五年定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下一定的功夫。
一个月前,丰田卡罗拉、雷凌油电混车型上市消息一出,犹如一颗深水炸弹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引爆,其引发的“蝴蝶效应”仍在持续。甚至有人说,丰田开启了全民混动时代。而这或许就是“为消费者所想”的回报。
微型车欲借发展“东风”翻身
微型车一直是业界在探讨新能源汽车发展时无法绕开也是争议很大的一个问题。而笔者发现,在本届车展上东风风神、长城、众泰、长安、知豆等自主品牌都将一定规模的微型车推上了展台。《全国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需求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份,全国公共充电桩建设仅有4万个,主要分散在北京、上海、杭州等一线城市。而新能源汽车今年前10个月销量就高达171145辆,目前的公共充电桩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动车的充电需求。而这给微型电动车提供了发展机会。
微型电动车由于具有省电、灵活、方便、环境污染小等特点,一直以来就成为不少民众的主要交通工具。“市场上目前主流微型电动车续航一般在120公里左右,这段距离对于城市内短途使用而言已经足够了。不仅如此,在现有电池技术情况下也可满足小型电动车的使用。”长城新能源汽车展台销售顾问彭立鑫对《中国消费者报》说道。
显然,从理论上看电动微型车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既缓解了城市交通的压力,又具有灵活、方便特点。
但即便如此,众泰新能源汽车销售顾问李静认为,现在微型车在车辆的舒适性、实用性、安全性方面和小型乘用车相比还存在着差距。目前,很多微型车载客量仅有2人,载重量一般在225公斤左右,一旦超载便会对汽车运行造成较大压力。
此外,微型车的安全性也是人们放弃微型车的原因之一。笔者在现场观察到,几乎所有微型电动汽车做工都较为粗糙,加之微型车本身的车型限制,让一些汽车基本安全配置难以安装到车身上,这些因素都会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
长远来看,随着消费者需求升级和整体车市价格的不断下探,消费者往往不会再将微型车作为车型首选,而是直接选择A级车甚至更高级别车型。这也使微型车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
“现阶段来看,微型车参加车展更多的还是展示作用,未来还是主要推广现已成型的新能源汽车。”彭立鑫对《中国消费者报》表示,微型车市场若想取得成绩,恐怕还需要一定时间。
规模扩大一倍人气提升不多
去年广州车展创设的“广州国际电动汽车展览会”,成为国内首个在汽车展览会中集中展示电动汽车的先行者。然而与传统汽车展区相比,当时位于展馆B区新能源汽车展区参观人数屈指可数。
据了解,本次新能源汽车展区面积比上一届扩大1倍,达到2万平方米。车展现场共有60款新能源车集中亮相,其中有13款新能源产品首发亮相,其中自主车企发布的产品占到了7款,占据主导地位。
此外,奔驰、宝马、广汽传祺、北汽新能源、知豆展台均有量产新能源车售卖,售价从几万元到百万元不等,可享受高额补贴、免拍牌免购置税等多项政策红利是不少企业招徕用户的宣传招牌。
但是,展区面积数字上的提高并没有带来相应人数的变化。笔者注意到,虽然展区的面积有所扩大,但实际利用率并不是很高。大片的空地使原本就不多的人气更加显得冷清,甚至有些“为了大而大”的意味。
不仅如此,笔者发现在去年的新能源汽车展区展出车辆数字恰好也为60余款。同样多的车型数量,面积却多了一倍,看来多出来的1万平方米真实含金量并不高。
媒体日当天,罗永宁告诉笔者,公众来看车的人数不是很多,询问电动车续航能力、价格以及电池设备等关键问题的消费者就更少了,希望后几天随着公众开放日的到来可以有更多的人参观。
即便整体参观人数不多,但在进口品牌新能源汽车展台还是出现了“扎堆”情形。“从早上开馆到下午两点,大概收集到200多个客户信息。”在9.2馆特斯拉展台,两三位工作人员在入口处进行简单资料录入。据悉,这也是美国电动车品牌特斯拉首次以厂家身份参加广州车展。
难道消费者只是青睐豪车么?答案是否定的。
笔者发现,自主品牌大多数新能源车型与之相比存在着设计差异化问题。粗糙的内饰、小型的车身化设计、车型单一的选择范围是一些电动汽车的“通病”。
反观进口品牌,给人第一感觉就是和同品牌普通燃油车的差异并不明显,甚至在某些细节方面还有所提高。
诚然,要实现市场化普及,包括高昂价格、车型较少、电池续航里程较短、充电耗时较长在内的诸多问题必须解决。这是目前新能源汽车面临的主要发展瓶颈。但从汽车厂家的角度来看,能否为消费者提供足够好的产品就成为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