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别让“流量偷跑”流言飞来飞去
作者:乔杉



  别让“流量偷跑”流言飞来飞去,应该是水落石出的时候了。而这必然要求职能部门出面,通过权威调查,把问号改成句号,让不法分子承受应有代价。



■乔杉



  手机套餐流量不清零政策推出不足两个月,流量莫名其妙“偷跑”事件频出。对于消费者来说,如何核实看不见、摸不着的流量,是一件十分为难的事。有网络安全专家称,除了个别大流量 “偷跑”事件外,流量非正常消耗已成智能手机通病,每天都有大量流量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流失。数据显示,国人一年为此多付出至少近400亿元。(据11月26日《新京报》报道)

  网上有一句流行语:上帝为你关上一道门,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只是很少有人思索,从窗户里进来的,也有可能是你不想要的。比如手机流量,自从“不清零”后,就开始有了“流量偷跑”。而由此打开的偷跑窗户,显然是大家不想要的。

  在真相不明、传言汹涌的情况下,质疑是民众的权利。政府部门正确的选择,只能是“民有所疑,我有回应”。十分吊诡的是,这个话题在舆论场搅得人心惶惶,可听到的只是运营商重复几句“我没有偷”,几个不知是专家还是门客的人讲几句“运营商不可能偷”。而大家期望的权威部门的权威说法,一直在“玩失踪”。于是,大家只能闷闷不乐,很多人甚至把4G关了,恢复使用3G。相对于提高的一点点速度,大家更怕的还是“一夜流掉一套房子”。

  针对流量偷跑的解释很多,主要观点有两个:一是运营商不可能“偷”。有人讲,通信运营商的通信计费和测量是一套非常庞大且严密的系统,为了“偷”用户流量去更改整个系统和设备,运营商没必要去花如此高昂的成本。可这只是自言自语,更改成本到底多高,相对于收益是否划算,这得拿证据说话啊。二是流氓软件是元凶。可流氓软件由何而来,偷流量干什么,也得有一个明确说法啊。而从方便骗广告、骗信息角度,流氓软件也应该控制流量才对。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损人不利己”?

  流言飞来飞去,何时才能平息?即便不去探究“故事里的事”,单从流量偷跑呈现的严重性来看,也当有“下回分解”。数据显示,流量偷跑一年,国人为此多花近400亿元。所谓“多花”,亦是被偷。具体到单个消费者,被偷金额或许不大——这也是消费者或是忍气吞声将窃贼软件卸载了事,或是四处投诉到处碰壁最终不了了之的原因。但这不是放过“无良窃贼”的理由。很多人小时候都做过“全国人民每人给一元钱”的梦,如果一个人研究出来了一个软件,真从全国人民口袋里每人偷了一元,是否也不去追究?

  有一份权利就有一份责任。工信部门的职责中就有依法对电信与信息服务实行监管等职能。作为监管机构,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全面调查,还原“偷跑”真相,查清运营商到底有没有责任。如果查实查明的话,就要把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可现在,“流量偷跑”已经成了谜,全国人民都在怀疑,就是看不到权威部门的权威调查、权威解释。声声入耳的,只有运营商表白“没有偷”,只有专家空喊“不可能”。

  流量“偷跑”一年,用户多花近400亿元,这可能需要进一步求证,但无论是不是真相,数额巨大、损失惊人,却是不争的事实。别让“流量偷跑”流言飞来飞去,应该是水落石出的时候了。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要闻·导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别让“流量偷跑”流言飞来飞去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