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很多品牌经销商又开始收官冲量。然而,居高不下的库存不易消解——
■本报记者 张鹏
年关将至,很多品牌经销商又开始收官冲量。“0门槛、0首付、0利率”,“直降8万送豪礼”,类似的优惠信息比比皆是,不少豪车更是下足血本,未换代奔驰E级最高优惠达17万元,置换奥迪A6L的最高优惠也可达13.4万元。
不过,在经销商诚意的背后,则是库存持续高企的无奈。究其原因,从年初起就不断叠加的国内外因素,已逐渐令经销商的“消库”备感压力。
人民币贬值进口车库存难消
自今年下半年,人民币贬值就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汽车行业来说,汇率波动带来影响自然巨大。尤其是自去年就愈发低迷的进口车市场,更是因此大幅拉高了库存。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就从6.0539跌至6.2180,如今更是达到6.4800(12月20日)。受此影响,进口车成本也在逐步攀升。以一辆年初报关价100万元的某品牌进口车为例,当下6.4800的即期汇率将使报关价上涨7万元,达到107万元,由此带来的消费税、增值税、关税增长,也将达到10万元左右。这样算下来,不到一年,该进口车购车成本就上涨近17万元。业内人士表示,在进口车市场售价整体波动不大的情况下,经销商为了消化库存,只得选择让出部分甚至全部利润以维持资金链。资金链一旦收紧,经销商为了盈利,肯定将会适当加大进口力度,而薄利多销的做法,将使本就处于高位的库存难以下降。
此外,随着路虎极光、Jeep自由光、英菲尼迪Q50、雷诺等多个进口车品牌全力推进国产化进程,对进口车需求的减少,也令库存难以消化。“自从沃尔沃XC60国产化后,我们店就很少再从厂家提进口XC60了。”沃尔沃北京某4S店一位销售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进口转国产”的车型销量约占2014年进口车市场销量份额的15%左右。而进口车国产化进程的加剧,更是让此前平行进口车的价格优势荡然无存,进口车市场整体都面临着严峻的消库难题。
内需下降整车厂例行压库
然而,进口车库存接近极限,只是车市整体库存高企的一个缩影。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最新发布数据显示,11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1.8,环比上涨7.7%,达到今年7月以来的最高峰。不过,这样的高预警让不少人难以理解:上月产销双破250万辆,为何库存依然居高不下?
实际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月销统计数据多是基于整车厂上报数据,并不体现经销商终端销量。而很多经销商反映,11月整体销量实际还不如10月,之所以增幅很大,主要是与市场需求指数的大幅下降有直接关系。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调查显示,11月汽车4S店的集客量相比10月有所下降,经销商认为市场总需求量“下降”的比例从23.1%升至30.5%,而认为需求“增长”的比例则由10月份的37.0%降至31.4%。“在购置税减半政策的刺激下,10月国内汽车市场需求已经得到集中释放,因此,11月市场总需求、平均日销量指数就出现了明显下降。”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看来,因为11月已经属于今年收官之月,整车厂开始例行压库,实际自11月初开始就有一轮与经销商的沟通工作。由此可见,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高库存,一方面是厂商每年为完成年终计划单方面强硬施行,另一方面也是经销商为年底冲量提前准备,由此才出现库存大幅上升的情况。
“逼宫”难重演但仍需谨慎
而61.8这样的高库存指数,若放在去年年末,绝对会让不少经销商心急如焚。不过,与去年同期不同,今年业界却大多并不担心“逼宫”事件的重演。因为早在年中,库存短期激增至64.6时,以宝马、现代、奥迪为首的诸多整车厂就接连施以官降、调整年终目标、加大补贴力度甚至减产等措施,来给高库存“降温”。而多项统计数据显示,对于今年12月份汽车销售市场的预期,多数经销商均表示相对乐观,认为市场需求“增加”的经销商比例由38.2%增高至52.5%。“10月后的零售市场转好,厂家信心增强,11到12月批发销量也给各方稳增长的惊喜。12月是完成年度目标的关键月度,厂家通过历年的年末冲刺,也已经形成较好的平衡经销商情绪的做法。”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去年出现部分经销商抱团反抗的情况,是因为厂家压库实在太厉害,而今年厂家提早做了准备,经销商也在应对方面具备了经验。
事实上,从A股和港股上市的经销商集团今年的财务报告数据来看,上市公司总体盈利状况也基本与去年持平,而从一般非上市集团来说,情况也大致相似。“从财务数据上看,还是有一部分经销商的情况比去年略有好转。从规模上来说,营收状况并不一定有明显增长,但经销商增强了风险控制意识和应对措施。”郎学红认为。
尽管如此,仍有经销商对高库存担忧不已。在他们看来,全年的资金状况、资金压力都比较大,再加上人力成本增加也让他们有很大的顾虑,互联网创业、后市场电商等,吸引了很多传统行业的从业人员,因此合理消化库存的愿景并不乐观。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建议,经销商应对市场保持理性判断,合理调控库存量,库存车接纳与否,一定要以资金链承担风险为判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