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钧
德勤中国日前发布《2015中国汽车金融白皮书》,指出汽车工业规模化的边际效应正逐渐减弱,新车销售的利润将进一步受挤压,行业的整体驱动力和竞争力正向汽车金融等后市场链条延伸,中国汽车行业在经历了粗放式和外延式扩张发展阶段后,急需向精细化和集约化模式转型。发展创新高效的金融业务将成为汽车厂商抵御传统业务下滑、打通各服务环节的重要手段。
2015年中国汽车销量急剧放缓,汽车市场的发展在经历黄金10年后,受制于经济下行和需求放缓的影响,销量从1月7.6%的增速猛降至6月的负增长。预计未来中国汽车市场增速将持续下滑,正式告别高增长态势。微增长将成为中国车市的常态。除了增速放缓,产销矛盾的不断激化也令汽车厂商出台一系列购车刺激政策来消化库存,导致经销商原本微利甚至亏损的新车销售业务继续恶化。传统汽车经销商的售后服务利润和竞争力将进一步被侵蚀。
另外,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加入限购行列,二手车跨区域流通受阻等政策压力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新车和二手车需求。而打车软件、拼车应用等替代性服务的兴起,也延缓了一部分消费者的购车计划。从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汽车金融不仅是整车厂和经销商实现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也是增长稳定的利润来源之一。随着80、90后消费者成为汽车市场的主力购车人群,汽车设计、功能、动力、营销点和促销手段都将迎来重大变革,其中金融在整个购车环节中的重要性将逐步上升。从长远看,汽车金融将成为中国汽车市场新的增长引擎,并在中国汽车产业结构性调整中发挥关键作用。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认为,“汽车金融就是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市场上的一张生死牌。谁先拿到谁就掌握了未来市场的主动权。”汽车企业将抓住这一机遇,一方面联合第三方征信公司和电商平台对车贷进行预授权,向4S店转化有效的潜客线索,刺激新车销售;另一方面,通过利率手段、现金优惠等措施吸引和扩大客户基础,并以此开展针对不同车型的市场营销和推广,优化经销商的销量结构。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后来者的挑战。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小额贷款企业、P2P网贷平台都相继进入汽车金融领域,并凭借各自优势和差异化定位,争夺不同的目标群体市场。厂商、经销商等传统经营主体,也将积极同新兴市场力量开展合作和优势互补。
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汽车金融市场规模已超过了7000亿元,2012-2014年年复合增长率已超过33.6%,汽车金融渗透率已超过20%。当下,汽车金融市场规模正以每年25%的速度持续扩张。未来三年,汽车金融将由现在的7000亿元的规模上升到1.5万亿元。面对庞大的市场,可以预见,2016年,一场围绕汽车金融的大战或将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