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发展论坛上,贺铿提出,供给侧改革——
图1:贺铿
■本报记者 任震宇
“其实不仅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遇到困难,全世界的新兴经济体的经济都遇到了困难。”2015年12月29日,以“创新驱动金融发展”为主题的“2015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发展论坛暨MG-Coin摩根数字全国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在此间表示,我国的经济发展从2010年开始下降,根本原因在于最终消费和资本积累分配严重扭曲。
贺铿在对“十三五”中国经济形势进行分析时表示,当今重点,就是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把各类发展要素合理引导到需要的地方去。
中国经济困难源于最终消费不足
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2016年面临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
日前,由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经济参考报》联合发布的四季度《NAES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称,2016年我国经济增速下滑探底企稳,全年经济增长有望实现6.7%左右增幅。
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前三季度GDP增速分别为7.0%、7.0%、6.9%,中国社科院预计,2015年全年GDP增速约为6.9%左右,两相对比,2016年GDP增速或将比2015年再降低0.2%。
1至10月份,中国制造业投资增速与前9个月持平;房地产与基础设施投资双双下滑,分别比1至9月回落0.6和0.7个百分点。10月出口降幅较上月进一步扩大。只有消费增速10月比9月加快了0.2个百分点。“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五国、钻石八国等新兴经济体遇到的问题基本上差不多,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实行的都是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对此贺铿分析称,“这种体制可以通过政府的主导集中力量办大事,并且这些国家大多数有人口红利,又有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转移,所以发展速度快。”“而目前之所以遇到经济困难,原因也在于这种发展模式,因为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不可能是真正的市场经济,它要受政府的制约,资源分配不是完全由市场分配。”贺铿直指问题关键。
具体到国内,贺铿表示,我国的经济发展从2010年开始下降,根本原因在于最终消费和资本积累分配严重扭曲,“GDP可以分成两大块,一块是最终消费,一块是资本积累,二者之间必须要有合理的比例,国际上平均最终消费率大约是65%,我国在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之前,最终消费率大约是62.9%,与国际水平基本接近,比较合理。”“而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之后,每年的最终消费率降低1.4-1.5个百分点,到2010年降低到45.5%,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9%左右,在这样一个扭曲的分配情况下,内需起不来,资源用过了头,环境受到了破坏,人口红利也没有了,这时还如何高速发展呢?”贺铿谈到。
供求侧改革要提高最终消费比例
但是要让最终消费逐步回归是需要时间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最终消费率下降到2010年的45.5%用了十几年时间,现在要提高也不可能在一两年内就升上去,所以经济遇到困难是必然的。
贺铿认为,要解决中国经济发展困难的关键,就必须改变扭曲的最终消费和资本积累比例,让最终消费率逐步提高,恢复到占GDP比重65%左右。
在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供给侧改革就是用政策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达到最终消费率提高的目的。”贺铿表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是要解决供需矛盾,以及消费和投资失衡的问题,也是为了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此前也曾对媒体表示,“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本质就是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问题。
供给侧改革要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2015年12月2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贺铿表示,十三五规划的根本任务有两点,一是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二是补上分配不均,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短板,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贺铿谈到,生产要素包括6个方面: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技术、信息,这些是生产发展的前提条件。而要引导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也要从这6个方面下手,在税收制度、财政制度、收入分配机制等方面实行改革。如为了吸引企业和资本的流动,可以在不同地区实行“差别税率”。
“比如在东部地区办企业税率是20%,在西部就可以调整为15%;提高大学生的工资待遇,吸引人才向欠发达地区流动。”贺铿举例说道。
也就是说,“通过调整税率、工资待遇的方式带动生产要素向欠发达地区流动,以带动经济发展并非没有先例。”贺铿解释说,“如美国的阿拉斯加州,作为气候恶劣的苦寒之地,就是通过大幅度降低企业税,提高工资待遇等政策,吸引到了大批的企业,带动生产要素流动,从而实现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给了地方更多的机会。”贺铿强调,要解决发展不均衡问题和贫困问题,不能依靠简单的投资扶贫,更重要的是通过政策鼓励和法律保障,把生产要素引导到欠发达地区,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进而带动当地消费增长,从而带来最终消费率的提高。
(本文图片:伊吾/摄)
●参考书
供给侧理论出处:萨伊定律
萨伊定律的核心思想是 “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这一结论隐含的假定是,循环流程可以自动地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它包含三个要点:
(1)产品生产本身能创造自己的需求;
(2)由于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作用,不可能产生遍及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的普遍性生产过剩,而只能在国民经济的个别部门出现供求失衡的现象,而且即使这样也是暂时的;
(3)货币仅仅是流通的媒介,商品的买和卖不会脱节。
根据萨伊定律,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由于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因而社会的总需求始终等于总供给。
需要说明的是,萨依并非最早提出定律内容的人,真正提出相关概念的是英国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詹姆斯·穆勒(JamesM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