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丽娟制图
■本报记者 胡军
近年来,随着水果电商的兴起,“鼠标一点,新鲜水果到家”“自有果园,直达餐桌”“果农直采,从果园到您家”“点击APP,手机下单,水果到家”等等宣传热词不断涌现。许多消费者在尝试之后,发现水果电商确实能提供足不出户的服务,省却了去水果商摊挑水果的时间。而且,绝大多数水果电商还提供坏果退赔服务,非常便利。然而,水果电商在运营环节中的二次分装、人工催熟等问题却始终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
部分水果需人工催熟
“自然熟透了再摘?不是开玩笑,就是疯了,完全没可能的事情!”被问及销售的水果是否自然成熟时,新疆水果电商吕女士表示,“最多只能说是在成熟期内,提前把果子摘下来,先进行冷藏,在存储过程中自然成熟,也就这样了。不可能是等果子在树上彻底熟透再摘下来,那就放不了几天,也走不了物流了。”
调查发现,通过水果电商订购的水果,绝大多数都是冷藏存储过的水果。如果常温保存的话,质保期相对较短。而在普通的水果店铺中,未经冷藏或解除冷藏的常温水果比例相对较高,一般都在七成左右。
据水果业内人士介绍,水果的腐烂率一直是地面店铺最为头疼的问题,而水果的鲜度和品质往往是地面店铺销售的生命线。在传统流通模式中,从水果产地到水果店铺,其间必然要经过层层批发和多重物流,很多保鲜期短的经营成本极高。商家们为降低腐烂率,往往采取在水果成熟之前就摘取果实进行冷藏,在存储或运输过程中采用人工催熟的方式来实现。
以荔枝为例,荔枝在采收后很快会变色,影响卖相,香味也会受到影响。目前,业内主要是采用化学药剂处理并结合低温运输来保鲜。处理荔枝的化学药剂主要是二氧化硫或者“保险粉”连二亚硫酸钠——前者是气体,可以用来熏蒸,而后者主要是配成水溶液来浸泡。如果不采用这样的保鲜技术,远途运输荔枝的损耗会非常高。“比如香蕉,必须在成熟之前,还是青香蕉的时候就摘下来,然后加入催熟剂,或放在含催熟化学物质的存储袋中来人工催熟,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根本就无法从南方运到北方来。”对于水果的人工催熟问题,在北京市知名的水果批发市场——岳各庄批发市场经营10余年的山东水果商栾先生毫不避讳,“整个行业都是这么做的,电商也得这么干,他们的水果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走的物流渠道是一样的,最多也就是省点中途倒手的过程,与我们传统经营户没本质的区别,都得人工催熟。”
据栾先生介绍,水果店铺也好,水果电商也好,销售的常温水果一般都是耐藏的国产水果或低价水果。而高品质的特色水果,尤其是进口水果,都必须经过冷藏和人工催熟,否则无法实现果园到市场末端的流通。因此,很多水果电商都是在水果批发市场内建立采购站,或者干脆把水果批发商发展为合作伙伴,利用水果批发商的原有批发优势,来保证水果品质和降低采购成本,但人工催熟却是永远绕不过去的坎儿。
二次分装可能致二次污染
经常网购水果的北京消费者刘女士发现,虽然购买同一种水果时,每次的包装都基本一致,但是经常会发现有个别坏水果,导致整盒水果不得不做退货处理。“明显是二次包装过的水果,但是盒子上看不到采摘时间、包装时间、分装时间等等信息,总是担心二次分装时候的环境是否卫生和安全,因为很多水果都是专门给孩子买的。”自从担心水果电商二次分装过程中可能产生污染后,刘女士明显减少了网购水果的频率,“多少还是有些担心,也不知道国家对这个是不是有专门的卫生标准要求。”
根据新的《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根据规定,除了要具备作为食用农产品的新鲜以外,水果干制品和果酱均需要获得许可。而且,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8年第102号令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含分装)、销售的食品的标识标注将按照新规定的内容标注。新规定的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名称、食品的产地,分装食品应标注分装者的名称和地址,并注明分装字样。食品执行的标准明确要求标注食品的质量等级、加工工艺。“不都在仓库里进行二次包装吗?难道还能做到在地头根据订单,直接摘果包装?那是不可能的,都得批量进来,然后再根据订单分装。”说及水果的二次分装问题,山东水果经销商陈先生认为难以避免,“如果都在产地就做好包装,那运输成本就相当高了,必须得全程冷链运输,而且销售得及时,否则烂果子就多了,一个包装里有一个烂的,那一盒子水果就全毁了。”
据水果业内资深人士介绍,水果包装是水果保鲜重要的一环。不同水果,有不同的包装要求。包装对水果来说至少有三方面作用:一是保护作用,防止压、挤、碰和损伤水果;二是美观大方;三是方便运输。因此,良好、科学的包装,可以大幅提高水果的附加值。其次,各种水果在流通过程中,大都需要特定形式的运输,因为产地、市场和消费者之间总存有一定的距离。理想的运输体系,不仅可以将水果用最快的、经济合理的方式运走,而且对水果的品质不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除了极少数高档水果以外,绝大多数的水果,不管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都是使用大包装的,都得先进入冷库进行冷藏,然后根据水果电商自己的包装标准,进行二次分装,直接按订单包装进货不太现实。
水果电商大多仍为中介
目前,市面上大量涌现的水果电商仍然大多处于果园与市场之间的中介状态。即便是一度在国内水果电商行业异军突起,号称三年内要在全国开1万家实体店的水果电商——水果营行也是如此。
调查发现,目前接受在水果电商平台购买水果的人群中,大多以公司白领和中产家庭为主,但部分人群仍然保持着在实体地面店选购水果的习惯,原因主要是在地面店铺选购过程中,不仅可以实际触摸到水果,而且可以现场进行挑选,省却了网购水果可能出现的退货问题。“有时间的话,还是考虑去实体店选购多一点,毕竟环境不同,心情不同,现场挑选水果,可以挑最新鲜的,而且不太可能选到坏的,价钱也可能获得优惠。”对于水果电商,经常网购水果的北京禹女士的态度多少有些犹豫,“各有利弊吧,但时令水果,还是去实体店买的多。”
目前,多数水果电商都希望通过线下实体店铺,建立消费者的信心和认知。但是苦于线下店铺的成本过高,即便像百果园这样原来重点经营实体店的企业,也逐渐尝试向电商转型。不过,水果电商有别于其他产品的电商,由于水果无法标准化,而价格也是每天变动的,因此水果电商的入口,多以APP为主。因为只有APP才能及时跟进市场状况,调整产品价格。“不管采用什么技术手段,电商在水果流通环节,都还是个中介,只是与消费者的连接方式不同,地面店铺是面对面连接,水果电商是网络连接,差别就在这儿。”对于水果电商业的发展,拥有多家水果实体店铺的安徽水果经销商胡先生表示观望,“任何一个水果店,自己搞个网站或者APP,就成了水果电商了?现在做个APP花不了多少钱,但是推广成本可不低,而且转化率相当低。呵呵,电商嘛,跟实体店还是有区别,就是电商管送货,仅此而已。”
“不能跨界就被打劫”应缓行
■本报记者 胡军
水果营行要倒了?2015年12月上旬,一度雄心勃勃、在水果电商界独树一帜、逆向运行并声称要在3年内扩张到1万家实体店的知名水果电商——水果营行,于2014年10月在南宁率先开设的门店突然关停。此后,如多米诺骨牌被推倒,广州、深圳、东莞、杭州、南昌等城市的门店也大量关门。2015年12月16日,其CEO易德被警方带走,公司完全停止运作。至此,一场声势浩大的“跨界打劫”轰轰烈烈地以闹剧收场。有消息称,有逾5000名员工工资被拖欠,更有难以计数的消费者手持预存型消费卡开始艰难维权。
即便如此,挟互联网思维“跨界”出世的水果电商仍然能受到资本的追捧。一米鲜、天天果园、易果网等业内知名的水果电商,在这个寒意颇浓的资本冬天,顺利地获得一轮又一轮的融资。
令人费解的是,水果电商们蜂涌跨界而来,但关于 “水果是生活必需品吗?”“到底谁需要吃水果?”“人均年消费水果到底多少合适?”等基础性的消费需求研究仍然没有充分有力的调研报告。
诚然,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确实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跨界幅度之大,对传统行业冲击之猛烈,至今仍在持续发酵。“不能跨界就被打劫”这句不知为何人所创的豪言,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血腥暴力感,甚至一度成为时刻让各型传统产业心惊肉跳的一句魔咒。
然而,到2015年中,随着一个又一个“跨界打劫”案例的失败、低水平重复的代工企业纷纷倒闭,“专业的事情由专业人士来做”似乎又重新开始回归,而且有了新的诠释,那就是:工业4.0。
可以清楚地看到,“跨界”本身不是技术创新,只是运营模式和赢利模式的改变。也就是说,其并不创造新的价值,而只是实现了价值的转移或者改变了价值的变现体系。从目前来看,被成功“打劫”的行业,其本身的技术门槛并不高,技术积累的独家性并不强,整个行业缺乏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恰如水果业。
不过,水果营行的案例或多或少地发出了警示,“跨界”并不意味着“外行”可以统治或征服“内行”。如果不能真正了解行业的长处与短板,不了解消费者的真正诉求,一味地追逐资本带来的暴力扩张,结果只能是缘木求鱼。
因此,所有“已跨界”和“想跨界”的创业者们,在追逐成功的路上,除了需要明辨投资的诱惑外,更应该多想一想消费者的真实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