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一些非首都核心功能业态面临疏解,2015年,首当其冲的批发市场迎来外迁潮——
■本报记者 倪敏/文
郝军/摄
1月16日,星期六,西直门外南路上的车流人流明显少了一大半。这和春节临近有关,但更多的是和北京动物园三个批发市场的关闭有关。2015年岁末,动物园批发市场(以下简称动批)当中,占地近5万平方米、总共拥有近千个摊位的聚龙、惠通永源以及信德时代等三个市场闭市。
曾经作为北京以至华北东北时尚消费热点的动批,就此启动闭市模式。不仅仅是动批,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一些非首都核心功能的业态面临疏解。2015年,首当其冲的批发市场迎来外迁潮,大红门、动物园等众多批发市场外迁工作也已渐次展开。
曾经的时尚代名词
紧邻动物园公交枢纽车站的金开利德市场,面积近4万多平方米,拥有2200多个商铺。今年春节前夕,它也行将关闭。现在,楼外的招牌已经摘下,几乎每个摊位都写着“甩卖”“撤摊”等字样。有的摊主甚至将店内的存货挂上“一律10元”的纸条,高声叫卖着。
而这样的景象,再热闹,也远非昔日可比。
此前,每天早晨四五点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商贩们,会一大早就赶到动批,看样、下单、订货、上货。而来自四面八方的包裹也正以最快速度送到这里,无需打包查验,那些最流行、仅比外边晚个几天的货品,就被瞬间装到两轮手推车上,飞快送达摊位。商户拆包、挂版、打包、发货……
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的动物园批发市场,从最初的地摊、铁皮大棚,到后来的“退路进厅”,历经几次变迁,但像这样的热闹景象,却一直没变。
如此喧闹,让第一次来动批的人常常晕头转向,四面八方都是市场,市场里到处是摊位,光在外面看都已经令人头晕目眩,进去,更不知从哪儿逛起了。
所以,一度在各大网站时尚论坛上,怎么逛动批都被写进了北京购物攻略热议的话题。
家住“动批”附近的VIVI,对整个市场十分熟悉。她将自己的“动批”经验汇总———《VIVI的动物园(天乐)“购物培训课程班”》《我逛动物园10年经验谈》等一系列帖子发到网上,也引来一大群粉丝的追捧。不仅各大网站的购物或者女性论坛纷纷将这些帖子置顶,甚至很多报纸、杂志也多有转载。
能有如此影响力,是因为在很多时尚女性眼中,动批一度是时尚的代名词,几十元一条牛仔裤,一百元能拿好几件T恤。时髦的款式,低廉的价格,一直让年轻女孩对动批趋之若鹜,甚至连一些影视明星都成了动批的常客。
而到了动批的巅峰时期,这里一度成为北方最大的服装批发集散地,动批的大多数客户,除了来自华北、东北、西北的商贩,还有互联网时代,追逐时尚的大学生和开网店的淘宝店主们。
北京市工商局西城分局展览路工商所(以下简称展览路工商所)向《中国消费者报》提供的数据显示,动物园批发市场现有经营服装批发和零售活动的经营主体9家,总面积23余万平方米,摊位数近9000个,从业人员2.2万人。
然而,时过境迁,好景不再。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动批对很多女孩的吸引力已经不比从前了。“以前去动批追求的是砍价、淘货时的快感,现在在网上就可以得到同样的体验,再说去一趟‘动批’太需要体力和时间了。”从大一起就开始逛动批的王欣表示,工作以后,已经很少来动批。
有待疏解的沉重包袱
几百米长的西直门外南路,几乎成了动批的货场。人行便道、自行车道甚至机动车道上,到处都是堆积如山的货物,以及大到集装箱货车,小到面包车等等大小不一的运货车辆。由于这里的道路已严重丧失通行功能,与动批相邻的展览馆和动物园等路口,经常会被殃及。
不仅交通拥堵,环境也脏乱不堪,附近居民怨声不断。
而消耗了这么多的环境成本,动批并没有给当地带来与之相匹配的收入。“动批市场一年的经营额是200亿元左右,而作为管理者,政府一年投入1个亿,税收则只有5000万元。”展览路工商所负责人这样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介绍。
这还不算,长期以来,各级政府部门在动物园地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仅动物园地区的治安,就有阜外、展览路、西外以及公交枢纽四个派出所,至少一半警力在为这个市场服务。”
现实的投入还好办,批发市场摊位十分密集最让人担心。去过动批的人都知道,外面车多,市场内人多,通道本来就窄,很多通道还堆着货。“假如起火了,想跑都来不及,”常去动批那会儿,王欣心里经常会有这样的忧虑。
据展览路工商所负责人介绍,高峰时期,动批市场日均人流量达10万人,发出的货物达6000包,每日有近千辆汽车出入动批。
当北京这座大都市对于区域规划和产业升级的需求日趋强烈时,在寸土寸金的二环三环之间存在了近30年的动批,不得不面临疏解、外迁的命运。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的庞毅教授早在几年前就曾经对动批、大红门等市场做过调研,他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北京市,大部分批发市场都属于销地批发市场。而诸如动批、大红门等这种大型市场集中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之前北京商业市场不发达造成的。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像北京这样的大都市核心城区不再适宜发展大型人流、物流密集的产业。庞毅教授认为,“从城市功能整体性考虑,外迁符合城市规划,不过,我们应该在管理中引导,疏导。”
动批将成记忆
下午4点,万容商城地下一层,小王匆匆忙忙收摊。直奔附近的北京建筑大学附属小学接儿子。
十年前,退伍回乡的小王听说战友在南方从事服装批发赚了钱,他也就动了心思,来到了动批,什么好卖卖什么。
几年下来,小王不仅有了稳定的货源,有了固定的客户,也有了自己的家。从最早租住的动批附近人货混居的简易房;到一家三口在国图附近租的房;再到现在周末所回的在燕郊新买的两居室。
然而,从2013年起,有关动批搬迁的消息就不断传出,这让小王的心里多少有些担忧。
去年9月底,北展地区建设指挥部发出《致动物园商圈商户朋友的一封信》,其中明确了“动批”疏解时间表:2015年年底前完成“动批”20万平方米的疏解工作,2016年完成全部疏解任务。而小王所在的聚龙就在2015年疏解之列。“干了这么多年服装批发,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小王和很多原聚龙商城的商户一样,选择了留在动批还在营业的万容商城。不过搬过来没几天,他就从报纸上看到万容也将面临疏解的消息。
并不是无处可去。在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一出口的北展地区产业疏解推介馆内,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疏解地区承接地图。据了解,目前已有天津卓尔电商城、天津万国名品城、石家庄乐城国际贸易城、白沟和道国际、廊坊永清国际服装城等市场,在此招揽动批商户入驻。
但这里的商户并不愿意离开。
小王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之所以不愿意迁往河北、天津,是因为那边的市场不成熟,没成规模。其实,还有一句小王没再说的话,他的生活、他的家、以及儿子的学业,都与动批紧紧相连,密不可分了。
而疏解工作将于今年全部完成。就在动物园南门附近,最早完成整体疏解的天皓成市场,如今已经整修一新,在北京少有的蓝天下,宝蓝金融创新中心的牌子已经挂了上去。
未来,这里将变身金融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