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2016年1月1日起,我国第四阶段燃油限值标准正式实施。如果不积极采用节能环保技术或大幅提高新能源汽车的产能占比,车企以后的日子会很难过——
燃油限值发威车市格局或被颠覆
作者:李方
图片
图片


    ■本报记者 李方
头号难题
  今后5年,国内汽车行业要完成燃油限值标准设定的目标、大幅降低燃油消耗量,不积极采用节能环保技术或大幅提高新能源汽车的产能占比,恐怕日子会很难过。
  2016年1月1日起,我国第四阶段燃油限值标准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到2020年,国内所有车企生产的乘用车(包括进口车),平均油耗必须降至5.0升/100公里。
  第四阶段油耗标准实施节奏是,2016年要达成的油耗目标是6.7升/100公里,较之前目标,下降比例是2.9%;2017年限定实现的目标是6.4升/100公里,下降比例是4.5%;2018年设定目标是6.0升/100公里,下降比例是6.3%;2019年的目标是5.5升/100公里,下降比例是8.3%;2020年达成目标5.0升/100公里,下降比例是9.1%。“目标”设定的路线图清晰显示,今后每一年油耗的下降比例,逐年递增,且幅度之大前所未有。这是燃油限值标准发布有史以来最严的限定目标。
  燃油限值达标与否,对目前国内外车企,无论国际品牌、合资品牌亦或自主品牌,均是头等大事。
  工信部官网2015年8月18日公布的、由工信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联署的《关于加强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的通知》,说的很明白:“对于上一年度平均燃料消耗量不达标的乘用车企业,暂停受理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达不到GB27999-2011车型燃料消耗量目标值的新产品《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申报。”“对于平均燃料消耗量不达标、不履行达标承诺的乘用车企业,将在海关通关审核、进口检验、生产一致性核查等方面加强监管。”
  这就意味着,国内汽车市场任何品牌,如果燃油限值不达标,就不能再申报生产或进口新车型。
  这对不达标汽车企业而言,无疑是被掐住了脖子。
压力山大
  较之第四阶段限定目标,刚刚结束的第三阶段燃油限值标准,难度系数相对要低。
  第三阶段燃油限值标准规定,到2015年,国内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都要达到6.9升/百公里(L/百公里)。按照第三阶段乘用车燃油限值分步实施的目标,2012年为导入期,允许企业平均燃油消耗量比6.9升/100公里的目标值高出9%;2013年、2014年允许比6.9升/100公里目标值高出6%和3%。国内车企总体燃油限值目标完成情况,参差不齐。
  根据工信部官方公示的相关数据显示,88家乘用车企业,有27家未完成,整体目标完成率仅68.3%;在未完成目标者中,自主车企占多数。
  88家车企中,合资车企有26家,24家完成,完成率92.3%,基本达到完成限值目标。自主车企有62家,37家达成目标、25家车企没有完成,完成率仅为59.7%。
  完成第四阶段燃油限值达标任务,自主品牌面临的压力,实在太大。
新能源救驾
  从第三阶段燃油限值达标情况不难看出,合资车企之所以基本达标,就是借助国外车企强大技术支持,通过引入小排量发动机、车型技术储备等多种手段,实现降低油耗目标,显得十分从容。反观国内自主汽车品牌,由于技术储备不足,实现燃油限值达标,非常吃力。
  国内外品牌的成绩差异,与一个因素有关键影响,那就是在第三阶段实施过程中,新能源车并未纳入考核范围。
  针对这一情况,第四阶段燃油限值标准实施,首次新增“新能源车”项目。这对各个汽车企业完成达标,无疑是多了一个达标渠道的选择。
  在第四阶段标准中,工况优惠措施,为国内外车企达标打下两个坚实平台,一是先进节能装置、一是新能源汽车。
  工况优惠措施规定,对先进节能装置的采用,如高效空调、怠速启停、换挡提醒、制动能量回收等配置的车辆,可减去不高于0.5升/100公里的额度。对新能源汽车,可给予产量倍数和燃料消耗量优惠,最多带来0.5升/100公里的下降。
  先进节能装置和新能源汽车的额度优惠,给车企提供了降低油耗的两个发展路径:或开发先进技术;或加大新能源汽车的投放力度。如果这两者能同时满足要求,可享受1升/100公里的优惠。
  第四阶段新能源汽车项目的引进措施,对自主品牌解决达标难度,可谓功莫大焉。
各显神通
  面对难度系数更高的第四阶段燃油限值标准,合资品牌基本采取双路并进的应对措施,以实现降低油耗的目标。
  其中,丰田品牌的双擎战略,格外引人瞩目。卡罗拉与雷凌混动版的推出,标志着丰田混合动力技术,从概念引进到现地试水,再到本土化生产,10年磨一剑的愿景,已然实现。
  完成限值目标的从容度,丰田品牌最为自如。
  大众品牌,也不甘示弱,即将在国内投产1.0T三缸涡轮增压发动机,给国产乘用车配套搭载。与此并行,是引入新能源汽车。另外,大众品牌计划到2019年,将15款新能源汽车实现本土化生产,包括A6L插电混动版、高尔夫电动版、高尔夫插电混动版,等等。
  标雪品牌战略是,在华全面普及1.2THP发动机;福特以新款福克斯作为主攻手,新增1.0T和1.5T车型,结果理应不错;上汽通用在五年内,计划推出超过10款新能源车型。
  国内自主汽车品牌,技术储备有限,实现燃油限值达标,主要以发展新能源汽车为基本路径。
  上汽乘用车的“绿芯”战略是,到2017年,推出新一代高性能纯电动汽车及多款插电式混动车型、到2020年,进行新一代电驱系统研发、新能源产品覆盖A0级到B级轿车和SUV。
  吉利的“蓝色行动”将推出首款战略车型帝豪EV;新能源技术路线采用纯电动、插电、混动三路并进。
  北汽新能源的“卫蓝计划2.0”的目标是,2015年-2017年,推出11款新车;到2020年,销量达到20万辆;完成1万个自建公共充电设施。
  广汽传祺的“135发展战略”则建成一流研发团队,纯电动、插电、混动三管齐下,掌控电机、电池、电控、机电耦合、系统集成五大核心技术。
  长安“2025新能源战略”到2025年,推出34款新车;实现的续航目标分别是,纯电动400公里、插电100公里。新能源产品有一个518性能目标,即百公里加速5秒、插电混动车型百公里油耗1升、纯电动车型百公里电耗8度/吨。
  随着第四阶段燃油限值的展开,国内汽车市场格局将发生颠覆性变化。长期统治国人消费观念的“大块头、长车身”落后意识,将有所改变。近年来,高油耗、高价格却一直火爆不衰的SUV,各个车企将被迫挥泪割爱。国人汽车消费将加快步入绿色环保的全新境界。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汽车·选择】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燃油限值发威车市格局或被颠覆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