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节能减排不该只有电动一条路
作者:伊吾


    ■伊吾
  作为改善环境的重要考量,新能源车一直被寄予厚望,却也一直争议不断。近期,更有日本汽车技术专家、马自达创驰蓝天技术之父人见光夫再次向电动汽车开炮,“如果按照现在的发电方式进行计算,(从CO2减排的角度)电动汽车几乎没有意义。”他通过长达50页PPT系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现有的发电方法不改变的前提下,将内燃机的实际油耗改善大约25%,CO2排放量就能达到与电动汽车相同水准(据《证券日报》2016年2年19日)。
  源于国外技术专家的发难,确实不多见。但类似质疑,在国内已不是第一次。
  其中原因,首先在于新能源车型的确认。
  从新能源概念出现以来,就一直被锁定在 “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例如,就在上月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16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即透露,2009年-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累计达到49.7万辆,这表明我国接近完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到的“到2012年时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的阶段性目标。由此,再一次明确了“新能源”与“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等同关系。但为什么只限定在电动以及插电混动,却未明示。由此引发质疑,也就正常。
  其次,矛盾争议也集中在了“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是否真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上。
  众所周知,我国电能来源以火电为主,超过70%的比例。以这样的能源来源,还能把电动车归结为清洁能源车型吗?谈新能源的清洁环保,是只强调使用过程这个结果,还是要关注使用的全过程?
  当然,网上也有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争论。支持者说,虽然是火电,但是污染集中排放在某一地了,对改善城市环境大有帮助。反对者则强调,难道你的污染静止在发电区域不扩散吗?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而争议焦点还在于补贴。
  关于新能源,由于技术、产量等诸多原因,车辆售价一直居高不下,真按这个价格销售,大概百分百卖不出去。所以想推广就要靠政府补贴,也就是政府出大头帮你买车。缘于很多人对于补贴额度以至标准的质疑,有关方面已经表示,补贴行将退却。
  但是,这是针对消费者这一头的,而去年底曝光的生产厂家片区新能源车型(生产)补贴问题,才更让人吃惊:企业推出新能源车型,目的是节能减排还是骗取补贴?
  深度挖掘,不难发现,新能源车型对于众多生产企业而言,还有另外一重特殊作用,就是可以拉低品牌总体的排量标定值,以满足关于排量的相关限定政策。据悉,这也是不少企业有没有实力能力上新能源,也都要大干快上推个新能源车型出来的重要原因。当然,除此之外,再能“拿”到国家的补贴,那当然更是一举两得。冷眼观之,此种做法,与新能源初衷相去太远,甚至是背道而驰。
  应该说,就新能源的概念而言,节能减排以及绿色环保,自然应是题中之意。按照这个标准去看,就产品本身而言,电动车以及插电混合动力车型,作为一种技术选择,都无可厚非。但仅仅限于电动,未免失之偏狭。比如非插电混动技术,已经将传统动力车型的油耗降低1/3以上,比较而言,其总体CO2排放,甚至高于目前的电动车型。而对于包括以马自达创驰蓝天技术、福特ECOBOOST以及PSA集团正在致力于改善的动力系统而言,未必不是一个现实的可行的技术选择。当然,选择非石化能源为动力,也是一个方向,或者也许是将来唯一方向,但是,在此方向上,也应该考虑包括燃料电池技术等等,作为选择之一。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汽车·趋势】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节能减排不该只有电动一条路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