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婴幼儿服装新国标
作者:戴岱


      近年来,我国童装市场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伴随而来的是童装质量和安全性不达标等问题。为规范婴幼儿纺织制品的生产,2015年6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GB31701-2015),对童装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童装标识混乱
  据记者了解,新国标按照安全要求将童装的安全技术类别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最佳,B类次之,C类属于基本要求。按照规定,婴幼儿纺织品(适用于<36个月范围)应符合A类要求;可直接接触皮肤的儿童纺织产品(适用于3至14岁范围)至少应符合B类要求;非直接接触皮肤的儿童纺织品至少应符合C类要求。另据新国标要求,儿童服装应在使用说明上标明安全类别,婴幼儿纺织品应在标签上加注“婴幼儿用品”字样。
  根据新国标,记者对婴幼儿服装用品市场进行了走访,发现许多童装的安全技术类别标识并不规范,一些童装的标签上虽然有相关标识,但并非一次性印刷完成,而是人为粘贴上的。例如,北京派克兰帝品牌专卖店售卖的一款编号为BHCE031201的蓝色女童连衣裙,其标签上显示的安全技术类别为A类,但该标识明显是贴上去的。记者撕开该标识的贴纸后看到,其原始标签上印的安全技术类别为B类。对此,该专卖店的销售人员解释为“服装出厂时的标签就是这样”,并表示“服装类别不重要,穿着好看就行”。
  一些超市中销售的童装标签内容也很混乱。例如,同一件童装,不仅出厂标签上的安全技术类别标识与超市货架上摆放的标签不同,就连执行标准所依照的年份也存在明显差异。记者在北京一家卜蜂莲花超市中看到,其销售的一款名为“秒萌”的女童连衣裙,出厂标签上显示的安全技术类别为GB18401-2010C类,而超市货架上摆放的标签为GB18401-2010B类;另一款名为“同年同月”的女童连衣裙,超市货架上摆放的标签安全技术类别显示为GB18401-2010B类,记者撕开该标签的粘贴纸后发现,其出厂标签显示为GB18401-2013C类。
部分家长不关注童装标签
  婴幼儿皮肤娇嫩敏感,易受外界刺激,同时他们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因此家长在为其挑选服装时须格外注意,不仅要考虑服装款式及面料的舒适度与保暖性,还要看服装是否安全、卫生、环保。但记者采访发现,很多家长都不了解儿童服装的相关标准,也很少关注童装标签上的安全技术类别。相比之下,家长们往往更关注服装的品牌、款式和价格。“我一般给孩子买纯棉的衣服,因为穿着舒服吸汗。”正在给女儿挑选服装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他通常凭手感来判断衣服的材质和档次,很少看服装标签。“真不知道童装的安全技术还分类,标签上的内容往往太专业,我即使看了也分辨不出来。”
  还有一些家长在选购童装时过于相信品牌,如一位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认为有品牌的童装,质量就应该有保障,所以选购时通常只看品牌和款式,很少看标签。”
童装绳带过长现象普遍
  许多童装尤其是女童裙装喜欢设计有绳带的款式,殊不知这会增加孩子日常活动的安全风险,比如过长的裙带容易被电梯、自行车等夹住缠住,造成孩子受伤;或会在不经意间绑在某个物体上,导致孩子无法脱身。为增加童装的安全系数,新国标对儿童服装头颈、肩、腰等部位的绳带做出了详细规定。
  按照要求,婴幼儿及7岁以下儿童服装的头颈部位不允许设置任何绳带;7岁以上童装头颈部位的绳带不应有自由端,其他绳带不应有长度超过75毫米的自由端;用于系在腰部的绳带在未系时,长度不应超出服装底边;绳带的自由末端不允许打结或使用立体装饰物。
  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上销售的童装在绳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北京明珠百货服装区销售的不少儿童纱裙的裙带长度远超出裙底。在该百货商场二楼的一家摊位前,记者测量了一款白纱连衣裙腰部配有的粉色绳带,发现其长度大致在70厘米左右,而该裙子的长度仅有50厘米,也就是说,绳带的长度超过裙长20厘米。“裙带这么长,万一没系紧松开了,孩子岂不是很容易被绊倒?”面对记者的质疑,摊主表示:“裙带长些才好看,短了顾客不喜欢,就不好卖了。”
  记者走访时发现,品牌服装也存在类似问题,比如喜凯品牌款号为K159048的吊带公主裙、依佳贝品牌款号为K16的女童礼服裙、小数点品牌的白纱裙等童装的绳带均存在过长现象。
  与实体店相比,网店销售的部分童装的安全性也不符合标准。记者在京东商城的一家店铺网页上看到,一款名为“梦誉衫”韩版女童连衣裙的绳带在系着状态下,长度已经接近裙底,如果打开绳结,则绳带总长超出裙底10厘米左右。此外,淘宝网上一家店铺售卖的名为“糖果屋”无袖连衣裙的绳带长度更令人吃惊,店家的展示图片显示,其绳带长度在系上的状态下,至少超出裙长两倍左右。
买童装须这样挑
  近几年,我国的童装市场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2015童装产业报告》显示,童装产业总产值年增长率可达25%至30%。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婴幼儿服饰棉品和日用品的市场容量达2279.8亿元。与此同时,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童装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良好的前景吸引了众多服装品牌的目光,他们或扩大自己在童装领域的规模,或加速推出童装产品。
  例如,森马服饰调整了自己的童装业务,不仅加大投入,还调整了童装在其整体业务体系中的战略地位,并将产品线扩充到0—3岁婴童市场,增加0—3岁婴童服装的卖场销售面积;安踏、李宁等国内运动品牌继续加大对童装产品的设计与生产。其中,李宁发布了该品牌童装未来5至10年的发展规划;安踏进一步扩充儿童体育用品业务规模。除了国内品牌,外资品牌也不甘示弱,纷纷加码各自的儿童服装业务。例如,H&M、Zara、无印良品、优衣库等快时尚品牌均丰富了童装品种,古驰(Gucci)、迪奥(Dior)等国际一线品牌也开始布局童装零售网络,开设自己的童装旗舰店。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童装的质量问题日益突出。记者梳理了近年来有关部门发布的抽检报告后发现,目前童装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含有甲醛、芳香胺等有害成分及PH值超标方面。据了解,甲醛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通过饮食、呼吸或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体内,对人体黏膜及呼吸道产生刺激,从而损害健康;芳香胺作为一种化合物,具有特殊气味且毒性较大。由于其分子反应活性较高,所以极易被皮肤吸收,导致皮肤过敏,严重的可能诱发癌症;PH值超标则会破坏人体皮肤的酸碱平衡,引起儿童皮肤过敏,诱发感染。
  家长如何才能选购到安全的儿童服装?对此,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郭文松介绍了4个选购童装的原则:
  第一,查看标签信息是否齐全。
  正规品牌服装的标签上应标注以下信息:商标、中文厂名和厂址、型号及规格尺寸、面料(包括里料及填充物)的纤维含量及其百分比、洗涤说明或洗涤标识、合格证书(上面应标有产品的质量等级)、产品的标准代号等。
  第二,查看服装有无瑕疵。
  查看时须注意以下几点:一看童装面料有无明显的编织瑕疵,以免影响服装的美观;二看服装使用的辅料质量,如拉链是否滑爽及两端是否有毛刺、纽扣是否牢固、金属扣及其他金属配饰是否有破口、服装上的各种装饰物是否牢固等;三看服装上各个部位的缝制线是否顺直、牢固,尤其应着重查看面料间的拼接处,由于孩子活泼好动,若拼接处缝制得不牢固,不仅容易开线,还容易导致面料被撕坏。
  第三,查看面料品质。
  一是尽量选择采用天然面料的服装,最好是全棉或真丝面料,因为这样的面料具有柔软、透气、吸湿等特点,穿在身上感觉舒适,不要选择化学纤维面料的服装,如涤纶、锦纶等,因为这些面料的透气性差,不利于汗液挥发,孩子穿着后容易引发皮肤过敏;二是尽量选择浅色服装,深色服装多少会出现掉色现象,孩子好动易出汗,深色衣服接触到汗液后便会掉色,颜色会长时间附着在孩子的皮肤上,对其健康不利;三是注意填充物的质量,一般冬季穿着的羽绒服或保暖内衣会有填充物,正规品牌的服装都会在标签上注明填充物的材质,如中空棉、涤纶定形棉、羽绒、鸭绒等。若标签中未标注填充物信息或标注得含混不清,则最好不要购买。
  第四,闻服装是否有发霉、汽油或煤油等异味。如果有且味道浓重,则可断定其化学药剂残留过量,不宜购买。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1 版:3·15消费宝典】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婴幼儿服装新国标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