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作者:钟和
图片


  空气质量与我们的呼吸健康息息相关,随着汽车进入百姓家庭,车内空气质量已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2012年3月1日,我国《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正式出台,这是国内首个车内空气质量标准,让车内空气检测有了标准可依。但这个只是推荐性标准而非强制性标准,对于车企的约束力不够。
  2016年初,由环保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新标准拟将2012年3月1日颁布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从推荐性指南修订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并加严了车内空气质量有害物质限值。
  新标准提出,汽车制造企业应保证批量生产车辆的内饰零部件与备案信息一致,否则将判定为环保一致性检查不合格。行业主管部门可以随机在生产线上抽取批量生产的汽车进行环保一致性检查,如果抽取的样车检测合格,则判定环保一致性检测合格。如果检测发现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等8项指标中任何一种污染物超标,都将判定为不合格。
  有关机构检测和研究表明,车内空气中存在的挥发性有机物有几百种之多,包括烃类、醛类、酮类物质等。其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等八种物质对人体的危害较为严重。新标准对以上有害物质都给出了明确限值,部分有害物质限值较原标准更为严苛。
  苯是工业上应用很广的原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致癌物质。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会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苯更会对造血系统造成损害。在新标准中苯由原标准的0.11mg/m3加严为0.06mg/m3。
  甲苯与苯相似,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甲苯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恶心、步态蹒跚、意识模糊。甲苯则由原标准的1.10mg/m3加严为1.00mg/m3。主要来自塑料、橡胶、油漆、涂料添加剂以及胶水、防水材料中,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会出现中枢神经麻醉的二甲苯和对皮肤、黏膜有较强刺激性的乙苯也均由原标准的1.50mg/m3加严为1.00mg/m3。
  除了上述四种有害物质相比原标准加严,甲醛、苯乙烯、丙烯醛这三类则参考国际指标,维持不变。
  至于乙醛限值则不升反降,由原标准0.05mg/m3调整为0.20mg/m3。对此,新标准意见稿编制说明给出的解释是,乙醛对人的健康影响较甲醛小,且车内空气中乙醛浓度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限值有所放宽,但仍低于国际上广泛认可的0.30mg/m3安全阈值。 (钟和)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0 版:中国汽车消费市场3·15年度报告 解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