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虹1999年在印尼建立第一个海外办事处至今,长虹“出海”实施国际化战略已经走过17个年头。从做简单的出口创汇、贸易、做OEM,再到海外投资建厂,长虹用了1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产品、制造、技术及品牌层面上的“走出去”。
2015年,长虹实现海外业务收入超过150亿元,遍布印度尼西亚、捷克、西班牙、德国、巴基斯坦等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印尼、巴基斯坦,中东、捷克等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处于“一带一路”沿线上。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铺路与领航,已取得国际化战略推广阶段性成果的国企长虹,再次踏上了“实施全球化的资源协同”的新征程。“哪里有市场,就去哪里开拓,就把产品卖到哪里”是长虹当年“走出去”最朴素的逻辑,同时也是长虹在国内做大家电产业,完成技术与生产制造能力积累之后的顺势而为。
1999年,长虹在印尼建立了第一个海外办事处和工厂。经过17年的发展,长虹在印尼已成为中国第一家电品牌。近年来,年平均增长率30%以上,连续5年被评为“TOPCHINA’SBRAND”。长虹是中国企业在印尼的第一个成功申请保税库的企业,取得了快捷的通关条件。
在完成印尼建厂布局之后,长虹又把目光投向了欧洲。2007年,长虹欧洲项目在捷克投产,国际化进程开始深入欧洲腹地。
目前,长虹欧洲业务驶入良性增长轨道。2014年,自主品牌的销售和代工加在一起,长虹捷克工厂一共销售了超过70万台电视机,销量增幅约为70%,领先于业内同行。2015年,长虹捷克工厂实现满负荷生产,达到近100万台的设计产能。
从做简单的出口创汇、做贸易、做OEM,到投资建厂,长虹用了1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产品、制造、技术及品牌层面上的“走出去”,绘制出了一条稳健而完美的长虹国际化蜕变“曲线”。目前,长虹足迹已经遍布印度尼西亚、捷克、西班牙、德国、巴基斯坦等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长虹已在北美设立了研发中心,今年位于捷克的欧洲研发中心也即将成立。此外,长虹绵阳总部还将从意大利、印度等国大范围引进世界顶级工业设计专家,大力打造以研发和软件为核心的竞争力。
按照长虹的规划,长虹的“走出去”分为三个阶段,在经历了产品走出去和资本、人才、品牌走出去之后,下一步将形成全球化的资源协同。未来10年,在产品出海、海外拓疆、投资建厂、海外并购等之后,长虹将高举资本大旗,努力打造整合全球资源、全球运营的能力,大踏步走向世界和未来的新征程。 (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