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鸟人,方春
作者:董芳忠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一:骑车巡视。
图二:湿地水鸟。
图三:鸟类迁徒。
图四:湖边观测。
图五:信息建档。
图六:查询资料。
图七:全副武装。
  挎上望远镜,穿上长筒雨鞋,背上照相机,方春开始了一天的巡视。每天,他和同事都要在野鸭湖里巡视,一天下来要走上20多公里。
  方春是北京市延庆县野鸭湖湿地公园科研监测科一名资深鸟类观测员,拥有过硬的鸟类专业知识,对鸟有着特殊的爱。凭着十余年的观鸟经验,他仅仅通过听、看就可准确分辨出五六十种常见鸟类。
  一提到鸟,方春立马打开话匣子,“游禽比如天鹅、野鸭,喜欢在湖里,涉禽比如鹭类的,喜欢在水浅的地方,不同的鸟类有不一样的生活习性……”正说着,方春忽然停下脚步,收起笑容,竖起耳朵静静地听着什么,不远处的树丛传来了叽叽喳喳的鸟叫声。“你听,这叫声是棕扇尾莺,就在那边的树上”。
  除了听鸟,方春观鸟的眼力更是一绝,哪怕是一飞而过,他也能描述出鸟的主要特征。“这地方,光柳莺就有70多种,没有好眼力,还真看不出来。”方春说。
  观测不能单凭肉眼,还需要辅助工具。除了随身携带的照相机,方春在观鸟台架起了高倍望远镜,500米内的鸟儿都能观测。方春等起鸟来很有耐心,有时候一等就是一天。
  据方春介绍,全球共有八大候鸟迁徙通道,经过中国境内的有3条,其中,途经北京的只有“东亚澳洲——西伯利亚”迁徙路线。在这条迁徙路线上,野鸭湖是候鸟南北迁飞的重要中转站,每年10月中旬到12月,候鸟南下越冬,到了次年二三月份,又会从南方飞回。也正是因为鸟类观测员对鸟儿的生活习惯、聚居地等知识了如指掌,野鸭湖才成了如今候鸟们温暖的“加油站”。
本报记者董芳忠摄影报道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调查】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鸟人,方春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