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深圳消委会发布家庭装修满意度调查结果
不诚信和费用纠纷成家装两大“痛点”
作者:黄劼


  本报广州讯(记者黄劼)合同陷阱和费用纠纷是家庭装修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装修公司不诚信和装修费用纠纷是消费者的“两大痛点”;近八成消费者担忧新装修房屋空气质量;朋友介绍是选择装修公司的主要渠道……这是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近日对家庭装修满意度调查的结果。
  据介绍,深圳市消委会近期对全市范围内房屋装修完成时间不超过一年的1066名业主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在业主选择装修公司和装修队的渠道调查结果中,朋友介绍比例最高,为54.05%。其他依次为互联网、家居市场、公司现场、户外广告、宣传杂志、电视媒体。
  调查结果显示,在装修公司和装修队多而杂的情况,市场占比22.4%的装修队更能抓住家装服务需求,其消费者的忠诚度比市场占比71.8%的装修公司明显要高。在对装修公司进行资格审查时,仅有35.58%的消费者对装修公司的资格进行过认真审核,有58.33%的消费者只是大体了解一下,而6.28%的消费者则表示没有进行过资格审核。由此说明,超过六成的消费者在选择装修公司时没有进行认真的资格审核,防范意识不高。
  调查还发现,92%的消费者在装修之前都签订了装修合同,尽管如此,仍有近两成受访者表示遇到过装修合同陷阱。其中,条款不详细、价格陷阱、明知故漏、工程施工转包、故意埋伏笔等五个方面问题最严重。
  在购买房屋装修材料方式调查中,半包的比例最高有44.18%,其次是自己购买和全包,近七成消费者觉得自己购买材料才有保障。在消费者自己购买房屋装修材料的原因调查中,质量有保障是消费者选择自主购买装修材料的主要原因,其比例达69.14%。在选择或购买装修材料的关注点调查中,消费者对装修材料质量最为关心,占比50.9%,其次是品牌,占比38.2%,而对装修材料价格的关注度仅有10.6%。
  装修公司不诚信和装修费用纠纷是家装消费者的两大“痛点”。在家装消费担心问题调查中,偷工减料,装修质量难保障是业主最为关心的问题,比例高达为71.27%。其他较为担心的问题依次是装修合同暗藏陷阱、价格陷阱、达不到预期效果、设计不合理、拖延工期等。在实际装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调查中,预算不透明、费用超支的问题占比18.1%;其次是拖延工期和设计陷阱,工程质量存在隐患,装修材料以次充好等。在产生的费用纠纷中,主要矛盾集中于装修过程中不断增加费用、购买材料多余、材料虚高报价。
  调查结果还显示,近八成消费者担心新装修房屋空气质量,仅4.03%的业主表示不担心。其中66.73%的业主表示有必要进行房屋空气质量检测。调查还发现,有75.52%的消费者认为装修公司不诚信是导致家装问题矛盾的主要原因,有42.37%的业主认为行业标准不完善、相关部门监管不力也是引发家装行业纠纷的重要原因。
●消费提示
签合同要重细节
  深圳市消委会提醒消费者,在进行家庭装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严格审核装修公司的资质和信誉。不管通过什么渠道选择装修公司,必须认真对装修公司的资格进行审核,在选择装修公司时要注重装修公司的资质和信誉。
  注重选择优质装修材料。在购买装修材料时,选择口碑好、品种齐、信誉佳的材料店购买,尤其要在大型的建材批发市场中挑选,可以 “货比三家”,并且在选择装修材料时仔细阅读其原料成分,别买含有害物质的家装材料。
  装修合同的签订要注重细节。在签订装修合同时,要仔细阅读合同内容,细化条款内容,杜绝出现歧义或模糊条款,明晰条款内容,积极保障自身的消费者权利。
  严抓装修过程和完工验收。在房屋装修过程中对装修工作进行日常监理,通过不定时抽查,防止出现偷换材料、以次充好现象。此外,在房屋装修结束后,要按照签定好的装修合同,对房屋装修质量进行一一核验,保障房屋装修风格、用材、标准等内容都符合要求,以合同内容为依据。 (黄劼)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要闻·比较实验】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不诚信和费用纠纷成家装两大“痛点”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